《送别》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来自四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送别》选自电影《城南旧事》插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观看电影片段,通过内容,理解歌曲,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音乐知识调号。教学延伸歌曲的使用及遇到离别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我们上一周学了两首影视金曲,红星歌选自———?(闪闪的红星)。小小少年选自———?(英俊少年)。我们知道了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今天把一首影视歌曲《送别》送给大家。 三、走进音乐《送别》。 1.旋律好听吗 歌曲的速度快吗?是激昂还是抒情? 2.请看屏幕,这首歌曲来自电影———。齐读电影名称《城南旧事》。电影和送别这首歌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欣赏电影片段。 3.观看电影片段,回忆情节。复看电影片段加深印象。 主人翁:林英子 情景一:她的大朋友 在她的帮助下,与女儿小桂子相认,决定去找爸爸,最终惨死车轮下。林英子受打击,住院。 情景二:搬家后,遇到一个大哥哥,他们很谈得来。大哥哥偷东西,养弟弟,使林英子对好人坏人的概念混淆。最终大哥哥被抓。 情景三:奶妈的丈夫的到来,告知孩子一死一送人,奶妈离开。 情景四:林英子爸爸肺病去世, 这些都是离别的场面,都是林英子不能控制的。离别的场景是悲伤的。每次离别的场面都会响起送别这首歌。 四、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认识学堂乐歌 1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送别这首歌就是学堂乐歌,已有一百来年的历史了 2.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五、学习歌曲《送别》 打开35页,一起有情感读歌词。 提问:如果当你遇到朋友离别的场景,可以把哪句歌词送给她? 跟老师学唱。 跟音乐齐唱。 跟音乐男女生分组合唱。 学习音乐知识———调号 齐读:调号在简谱中,调号记写在乐谱左上角,是用来表示旋律音高位置的标志。如 :1=c 请同学们说一说送别是什么调的?生回答。 36页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呢? 1=降e 38页红星歌呢?1=c 40页小小少年呢?1=b 六、小结下课 电影不仅有感人的情节,还有动听的音乐。希望同学们假日里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并能跟音乐一同唱起《送别》这首歌的 旋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