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999826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玛依拉 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057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四,2022,八年级,音乐,初中,人教
  • cover
(课件网) 4.3.玛依拉 1、欣赏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2、欣赏由《玛依拉》改编创作的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3、要把握住活泼轻快并富有弹性的节奏的音乐风格,用最开心的心情完美演绎歌曲;掌握好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 学习目标 这首歌从体裁上看是新疆民歌中的“颂赞歌”,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的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无数哈萨克青年被她倾倒。这首歌曲就是在描绘这位姑娘。歌曲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姑娘的形象表现的惟妙惟肖。 作品简介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新疆是“闻名遐迩”的歌舞之乡,蕴藏着丰富的民歌资源,哈萨克就是其中之一。哈萨克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的伊犁 、木垒和巴里坤,以放牧为生,酷爱音乐,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人的翅膀,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唱,那里的民歌嘹亮、高亢,内容丰富,有表现牧民骑着骏马,赶着羊群,唱着“牧歌”;有反映牧民淳朴爱情生活旋律悠扬的“情歌”;还有伴随着婚礼的,节拍自由,旋律欢快的“婚礼歌”,它们大多具有叙咏性特点。 伴奏乐器主要有:热瓦甫、冬不拉、手鼓等。 哈萨克族,民族语言为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哈产克族主体在中亚、西亚,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国。 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按一年四季分为冬窝子、春窝子、夏窝子、秋窝子,一 般春秋两季为处。冬季,住在土块或干打垒的房子里, 林区则在木房里过冬,其它季节住毡房。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有茶、肉、奶和面食。在哈萨克人的日常饮食里,可以一日无菜,但决不能一日无茶。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饮用砖茶和茯茶煮出来的清茶或奶茶。 哈萨克族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哈萨克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热情、曲调优美、奔放粗犷,是哈萨克族人在各种喜庆节日、家庭聚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民间娱乐方式,代表作品主要有《玛依拉》《我的东不拉》等。 聆听歌曲,并思考: 这首歌曲情绪如何?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什么? 作品分析 感受三拍子旋律特点及强弱规律 。 3/4 X XX X| XX XX X|X X XX| X— —|| 人 们 都 叫我 玛依 拉 诗 人 玛依 拉 x xx x| xx xxx| xx xx | x - -| x - -| x xx x| xx xxx| xx xx | x - -| x - -| 练习打节奏 旋律 视唱歌曲的前两句歌谱。 用“lu”视唱后半部分 铃鼓3/4 X 0X X || 沙锤3/4 X X X || 三角铁3/4 X 0 0 || 碰铃3/4 0 X 0 || 打击乐小合奏 E大调 3/4拍 三拍子的节奏型使歌曲更具有歌唱性。全曲由四个乐句和后加八小节带副歌性质的扩充句组成。为乐段式分节歌形式。全曲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一部分,后两句为一部分。前部分旋律处于较高音区,用于5 6 7 1 2 这五个音,高亢、热烈、活泼。后部分旋律处于较低音区,用1 2 3 4 5 6 六个音构成。两部分旋律既有对比、又协调统一,并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欣赏由《玛依拉》创作改变的《玛依拉变奏曲》 课堂练习(小组活动) 谢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