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039852

第6课条件语句 教案  2022—2023学年青岛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460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信息技术,初中,2019,青岛,6课
  • cover
青岛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 第二单元 Python程序设计 第6课 条件语句 身高预测器———条件语句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取自青岛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第二单元《Python程序设计》,主要内容包括if条件语句的概念及应用、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大基本结构之一,介于顺序结构与循环结构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难度,以“身高预测器”程序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材遵循学生探究事物的规律,采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设计安排了“我阅读我思考”、“我探究我发现”、“我实践我创新”、“我分享我评价”、“我积累我成长”五个学习模块。“我阅读我思考”学习模块中创设情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学以致用,渗透创新意识。“我探究我发现”环节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活动一是比较两数大小的算法。引导学生分析其工作原理,并画出流程图;活动二是比较两数大小的程序,通过利用“一点通”和“加油站”让学生学会if语句的语法格式及使用方法;活动三是整数的四则运算,让学生学会利用“加”“减”“乘”“除”代码完成多重分支语句;活动四是密码验证,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点拨关键知识点,了解程序的分支结构,学会多重条件的应用。“我实践我创新”环节从“石头、剪刀、布”游戏入手,引导学生按照既定规则设计程序,显示胜负结果。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Python程序设计的界面,学会输入、输入函数的使用,以及变量的命名及使用方法,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接受新的知识,遇到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解决的能力。本节课采用解决问题事件的情景导入,设计《身高预测器》程序,通过自主探究、循序渐进的方法,将抽象的程序设计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深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变量、数字和逻辑运算指令块及分支结构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含重难点) 认识程序的分支结构,了解Python语言语句缩进的特点。(重点) 熟练应用条件表达式,掌握if语句的语法格式。(难点) 能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体会算法及其思想。 四、教学策略 设计思路:采用小事件的形式,通过帮助小丁解决疑惑,让学生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从而达到新知识的学习———Python条件语句。本课的情景创设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和善良品质,将枯燥的编程变成有趣的问题解决过程。既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也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1. 学法与教法建议 学法:自主与合作探究法、实践法(上机练习)、展示法 教法:讲述法、启发法、讲解法(概念和技巧)、演示法(演示过程)、任务驱动法 2. 教学环境与资源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预装Python软件 教学资源:教材、教学课件、任务清单及操作提示 3. 教学评价建议 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精彩之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能依靠单一的评价方法,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既能评价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能评价到学习结果;既能评价到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评价到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