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情于景,寓教于乐 ———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标展示】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设计思路上,突出人水关系,在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上,强调人类活动受到的影响。内容编排思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把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第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对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第三,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带来的问题,成为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第四,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较少的国家,并且许多地区用水比较紧张,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并节约水资源。 【学情分析】 水资源是学生每天生活都必须使用的,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等内容,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前面学习过我国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具备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学生能在老师为他们提供的情感氛围和信息资料环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和实践的愿望,也能较好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联系已学过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能运用实例,说出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所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及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图表和材料,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问题引领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为什么同学们每天都会带水杯到学校?2.讨论水资源的概念。(在黑板上画一个小水滴的形状,当中写上“水资源”三个字,作为板书的开端)3.教师追问:(1)日常使用的淡水主要来自哪里?(2)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吗? 1.学生说明水是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2.明确本节课中水资源的概念3.学生讨论、回答4.学生看课件中的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国情。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说起,引发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使学生对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状况有个初步的感知。 【探究过程】 创设情境,以“一颗小水珠的旅行记”为主线,通过小水珠的境遇、疑问、感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解决措施、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1.结合一组动态图片,“小水滴”描述“最初同伴不多,越向东流,特别是夏季,从天而降的同伴越多,南方地区更多。”2.“小水滴”继续描述,“一路走来,我发现我国的西北和华北特别缺水,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学生从其描述中抓住关键词,探讨、归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填写在板书中。3.学生根据“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课件中的图表分析两地缺水的不同原因。 这种形式寓教于乐,充满童趣,很受学生喜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判断力,还要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3.通过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考虑问题要全面。 【第一环节】知水———知道水资源的分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