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专题训练--与《乡土中国》关联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俯仰之间 朱以撒 ①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十岁前后,那么地喜爱跑动。 ②后来,我只能归结为我曾生活的那个家园。围墙内是碧绿的菜畦和如冠如盖的果林,还有遍地的柔韧杂草。那时的围墙用手工夯成,不高,更毋须在墙头上戳入碎玻璃碴以防盗贼翻入。墙头披风渍雨,不须太久就显出苍老之相,不再那么有棱有角了。这使我轻松敏捷地攀上墙头,沿墙疾走,不时就跑到屋顶上去。旧日的屋顶如鱼鳞相砌,走在其中有一股很强的涩感。再沿着屋顶,有时就飞快地爬上伸向屋顶的枝干,这使上树的时间大为缩短。围墙之外,邻舍寥寥有如荒原,人稀地广,四处长满了车前子和马齿苋,烘托着稚嫩的脚板。这个年龄,跑动的嗜好远远过于慢慢地行走,有时为了显示迅疾,随便折下一支玉米秆,捋去青青长叶,放在胯下权当骏马,以为借助这支被摧折的植物枝条,可以跨山越水,不受阻挡。有时跑得起兴了,为了不让自己再跑,非得紧紧抱住一棵大树不可———有好几次,就是这样才止住疯了的步伐。我当时怀疑,倘若我拽住的是一株根底不深的小树,也许反被我带起,一道向前。 ③奔跑———少年时的乐事,它显示着少年机敏的本能———对前方的热爱。有不少时候,根本不知道奔跑为了什么,奔向何方,却因为无目的而兴奋得涨红了脸———从这边起,风一般地到达那边,这就够了。胯下的骏马扬起尘烟,随着向前的步调散漫开来。如果有几个同行者,分别从不同方向,加上逼真的拟声,真有沙场鏖战的气派———只有双脚勤快地跑动,才能造成这样好的效果。那个时候,不善跑动的人被我们瞧不起,至少,他就无缘进入我们这个跑来跑去快乐得要死的圈子。一个年少善跑的孩子,他的动感一定比安静时要引人注意,因为脚一动,手必飞舞,口中咋咋有声。狂跑还制造了呼呼掠过的风和凉意,只是在停下来的时候,要以大量的汗水和如牛的喘息来补偿,这也是不能吝惜的。 ④我的随意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芽长叶的。我一般不上圆如圈套的体育场跑,它的设计让人想起规范,让人在浑圆无端的圈子里感到索然无味———尽管脚下舒坦平整。我们总是在荒地上跑,绕过荆棘藤萝,踩在杂草的身上,荡起一串串蚱蜢和蟋蟀。经验告诉我,这样会更有野趣。譬如侧身跑,总是左脚向前右脚蹭蹭,或者扯一把虚空中的缰绳,碎步踏踏骎骎而去。野性的狂跑消解了心中轻度的郁闷,脚板却屡次为此付出了代价。有时,地面枯硬的蒺藜会把脚板视为马蹄,像钉马掌一般地准确楔入,这时再善跑的人也必须止步,一瘸一拐地挪回家中,从母亲的叵箩里,找出一根针,龇牙咧嘴地挑。跑步的快感,缘于一根刺而中断,思念奔跑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曾经荒原一般的场景,对我一直是个新鲜的谜,整个春夏秋季,我一直用跑动的步履丈量土地。 ⑤南国的冬季如期地到来了。冬季对于善跑的双足是一种约束。尽管南国的冬季算不上天寒地冻,可是双足比任何时候更多地交与橡胶模子爱抚———这种被称为“鞋子”的橡胶制品,可以使足部尽量避免伤害,砂粒、石块、草茎曾经给予的不同快感的抚慰,变得毫不相干。当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也在逐渐加强,在鞋中的岁月里,在正常的走动中,在渐渐不习惯到习惯的体验里,斯文在整个冬日里肆意滋长。冬日无疑更有益于人清肃地思想,那有过湿润丰满的马齿苋,蓬松毛茸的狗尾巴草,善于撩人衣袖的鬼叶针,都枯黄和折落了。是怎么变化的细节,在平日的跑动中未曾留神,现在的容貌却为我心惊。也许,我们常说的懂事和成长,就是由这样一些些的举动更变,由一点点的细枝末节积累而成。 ⑥跑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包括爬墙上树的兴致。荒原般的土地开始得到了清理,那些熟悉不过的落叶和草已经埋进了土壤,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