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106983

沪教版生物生命科学第二册 4.2.2 节肢动物(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2-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143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生物,生命科学,第二,4.2.2,节肢动物
  • cover
“沪教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节肢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建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找、数、捏观察蝗虫外形的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探究能力。 3.运用东师理想智慧云平台、人人通平台、智慧云互动精灵、交互式电子白板、pad投屏、蝗虫三维立体图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认识到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善待动物的意识。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型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课前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视频,课堂上分享交流、归纳总结节肢动物的特征,再引导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数一数”“捏一捏”等方法观察蝗虫,小组派代表借助蝗虫三维立体图讲述观察到的蝗虫特征,有效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本节课使用东师理想智慧云平台、人人通平台、智慧云互动精灵、交互式电子白板、pad投屏、蝗虫三维立体图等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强化训练、及时反馈,高效达成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与数字化资源使用与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介绍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节肢动物,因此节肢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节肢动物。(板书)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1.蜻蜓、蜘蛛、虾,瓢虫、蝗虫等。学生齐声朗读,关注学习目标。 利用希沃5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目标。 【分享交流 展示成果】课前同学们已分组采集小动物并查阅资料,下面进入分享成果环节。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分享一种在干旱的环境生活能飞善跳的蝗虫,它的结构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阅读第一段文字及右侧图示,画出蝗虫的身体组成。提问:蝗虫身体有哪三部分构成? 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表达和展示。1.蜈蚣讲解蜈蚣的生活习性及结构特征2.虾讲解虾的结构小结:虾的身体组成、足和触角是否分节等特征,完善黑板上的表格。通过自主学习,在课本中找出蝗虫的身体组成。 利用PPT讲解蜈蚣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利用Pad互动精灵进行推屏展示到黑板上,让每位学生清晰的看到虾的各部分结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本,提升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 【合作学习 探究结构】过渡: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那么蝗虫的这些结构又有与它相对应的什么功能呢?合作学习:4人为一组,确定好中心发言人,2人观察,1人记录。小结:了解了蝗虫形态结构特征,请同学完成黑板上有关蝗虫的信息。 根据提示问题:1.找一找头部的器官:复眼、单眼、触角和口器。2.数一数胸部有几对翅和足?用放大镜观察足是否分节。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什么?4.捏一捏蝗虫的身体,有什么感觉?外骨骼有什么作用呢?4人小组合作,观察蝗虫,完成导学案,最后展示成果。 利用实物———蝗虫,根据提示问题逐项观察,并做好记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利用东师理想课堂备课助手展示蝗虫三维结构图,便于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组讨论 总结交流】比较三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小组讨论节肢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观看图片,仔细观察它是节肢动物吗,你判断的理由?节肢动物种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