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26478

单元学习任务——让理性之光烛照经典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264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学习,任务,理性,之光,烛照
  • cover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统编版)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单元学习任务———让理性之光烛照经典 教科书 书 名: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把握各篇作品的主要观点、作者理性表达的方法、策略。 2.学会在辩证分析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 3.理解和把握作品中体现的古代士人的担当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课前学习任务 熟读本单元四篇文章。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请同学们综合本单元文本,通过完成表格,体悟经典之美,并绘制理性表达评价量表。 篇目 特点《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写作对象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语言风格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所学,绘制理性表达思维评价量表 【学习任务二】发现经典之疑,学会辩证思考 六国灭亡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目光。请同学们对比资料,分析各篇观点,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宋·苏洵《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宋·苏辙《六国论》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观点: 发现: 启示: 【学习任务三】理解经典之韵,学好责任担当 请结合资料思考:为什么都是对六国灭亡原因的探索,结论却不同呢? 苏洵《六国论》写作背景 北宋建国后的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赂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苏辙《六国论》写作背景 北宋初年,赵光胤片面接受唐末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采取“虚外实内”的军事部署,天下劲旅驻守京师和通衢要道,边境上却是羸弱之卒,而且又由皇帝遥控,节度使无任何调兵之权,因此边境之战一败再败,京都受到威胁。 《阿房宫赋》写作背景 宝历元年,十六岁的唐敬宗李湛继位,这位年轻的皇帝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得长生不老药。 原因: 从写作针对性出发,请你重新思考本单元的《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经典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请同学们继续完善评价量表。 推荐的学习资源 相关文本: 苏辙《六国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