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26814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38726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 请同学们准备好历史课本、同步练习和笔。 今天讲新课第12课P60 考考自己和同桌 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藏文 蒙古文 维吾尔文 壮文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来重大贡献。在近代的革命斗争中,各族人民共御外敌,休戚与共,比如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回族将领左宝贵、满族将领佟麟阁、回族英雄马本斋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传统。 材料二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现实情况: 历史特点: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2.民族区域自治在什么地方实行?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当地民族有什么权利? 国家统一领导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自治权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诊所: 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立。( ) 2、民族区域自治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 × × 1949 1954 1984 《共同纲领》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形成过程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温故知新: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最早) 1955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最大)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最小)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临海)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最高) 自治州30个 自治县/旗120个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 周恩来 1、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 2、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基础。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 同 繁 荣 发 展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二、共 同 繁 荣 发 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二、共 同 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