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183743

第一单元5 *人应当坚持正义 教案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51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一,必修,选择性,编版,统编,单元
  • cover
【素养目标】 1.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理解他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论证的。 3.理解“正义”理念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 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特点并理解“正义”理念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药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今天我们学习《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人应当坚持正义”这篇小短文,欣赏苏格拉底式的提问。 二、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哲”。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以寻求知识。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据说他40岁时,在雅典城外创立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学园,开始个人讲学。学园课程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在《理想国》中,他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三种品性。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知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柏拉图对话集》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柏拉图对话系列的统称,包括《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等十余部著作。 2、题目解说 “人应当坚持正义”,明确表达了文章的观点,这也正是苏格拉底不听格黎东的劝告执意赴死的原因。“应当”是“必须”的意思,突出了“坚持正义”对“人”的重要意义。 3、文学常识 对话体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对话体是一种持殊的体裁,原则上区别于其他体裁的作品中用以表现人物性格和作为艺术语言手段的那种对话。 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冲突,对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而最终则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以及争论者的生动形象。这种体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也具有异常鲜明的情趣及出色的艺术性 4、写作背景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什么是虔诚 什么是民主 什么是美德 什么是勇气 什么是真理 等等。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蚀青年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在监狱关押期间,他的朋友们拼命劝他逃走,并买通了狱卒,制订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