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17692

6《过秦论》教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52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过秦论,教案,中职,语文,高教,拓展
  • cover
过秦论 贾谊 课程设计思想: 本文是汉朝文章中很有气势的一篇。先通过作者和时代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然后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结构,最后再具体到对每一段落的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了解的不多。需要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深刻。 3. 课程思政、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加强诵读,学习本文铺陈渲染、气势酣畅的语言特点,注意在诵读中积累语感。 讨论秦王朝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难点: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辨积累。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作者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其反对暴政、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教学重点:熟读课文 贾谊有关的文学常识 本节教学难点:字词、课下注释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一部战国史简直就是一部战争史。几千年以来,“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似乎是一条法则, 但在人类社会,这条法则常常被打破。两千多年前,当秦始皇做着千秋万代掌权的美梦的时候,一群疲惫的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而易举地攻破秦国“金城千里”,导致强大的秦王朝“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阐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过秦论》。“过秦”就是“指出秦的过错”,那秦之过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二.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贾谊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思想,他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张,在当时还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作品有“赋”七篇(存五篇),代表作品有《吊屈原赋》、《鵩鸟赋》等;《新书》五十八篇,明人辑于《贾长沙集》,《过秦论》是代表作。他的“赋”在形式上趋向散体化,句法整齐;他的政论文言辞激切,观察敏锐,分析透彻。 贾谊《过秦论》写在西汉初年,这个时期,因此前的五百年的战乱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来巩固汉朝的统治。他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秦王朝短时间倾覆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失去民心,借秦之过劝谏汉文帝“安民”并以秦为鉴,实行改革。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这一点对我们理解本文是有重要作用的。 贾 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 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三.时代背景 战国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