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57775

13.植树的牧羊人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8073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植树,牧羊人,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检验预习 Part 1 植树 字音字形 预习检测 1.这个高原没有水,课文中用两个字形容没有水,是哪两个字? 2.这个高原呀,是一个不长庄稼的地方,课文当中有一个成语,说这个地方是不长草和庄稼,请你写出来。 3.形容建筑物倒塌的两个字? 4.有的时候老人会在这个高原上散步,课文中不用“散步二字,用了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方言词,你知道是哪两个字吗? 5.老人在高原上种了一棵树,叫做山毛jǔ,你会写吗? 字音字形 预习检测 干涸 不毛之地 坍塌 溜达 山毛榉 hé tān liū jǔ 读读写写 戳穿( ) 慷慨( ) 帐篷( ) 废墟( ) 微薄( ) 酬劳( ) 刨根问底( ) 沉默寡言( ) chuō kāng kǎi zhàng bó xū chóu páo guǎ 整体感知 Part 2 植树 你们能不能用“植树的牧羊人”做开头,来说说这个故事? 能不能再用“我”做开头,也来说说这个故事? 其实教材里都有地方做了这两种说法,你们找到了吗? 解构课文 Part 3 植树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见牧羊人 55岁 独居 牧羊 种树 荒地秃山 狂风怒吼 干旱无比 身体硬朗 养蜂 种树 树木成林 挺拔茂盛 有了溪水 已经87岁了 一片沃土 生机勃勃 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段落安排 2-12段 13-18段 19-20段 我”三次拜访牧羊人,所看到的画面 一访牧羊人 被弃置的村庄 二访牧羊人 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 充满活力的田野 解析牧羊人 Part 4 植树 现在再想一下,这篇课文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完成阅读? 所谓的“圈点勾画”,不是随意的“圈点勾画”,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划出重点语句,标出段落层次。 从人物描写 细节描写 圈划动词,修饰语等。 概括人物典型事件 推因溯果,分析形象。 评价性的语句 抒情议论,凸显品质。 环境描写、次要人物、 侧面衬托。 多角度分析,以物写人。 人物形象的分析: 正面、侧面相结合 品析环境 Part 1 植树 ①环境描写,对比 ②描写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 ③渲染了一种荒芜,毫无生气的气氛; ④为下文“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与下文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比; 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衬托出植树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 ⑦揭示文章主旨。 1.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①环境描写,对比 ②描写了荒地“如今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渲染了一种安适、幸福、优美的气氛; ④为上文此地的荒凉景象形成对比; ⑤突出植树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⑥深化文章的主旨。 2.文章第20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品析重要语段 Part 2 植树 1.开篇点题,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总领全文, 4.为下文写植树牧羊人的慷慨无私事例做铺垫; 5.交代植树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难得的好人, 6.点明文章的中心 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1.直抒胸臆 2、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3、总领全文 4.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5.概括植树牧羊人是个有毅力,无私的伟大的人, 6.升华主旨 7.表达了我对植树模样人的无限敬佩。 2.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1.运用插叙的手法 2.交代了牧羊人的身世 3.解释植树牧羊人种树的原因, 4.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荒原变成生机勃勃做铺垫, 5.表现了牧羊人坚韧乐观的性格, 6.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的情节更为完整, 7.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植树牧羊人的慷慨无私的精神。 3.文章第11段有何作用? 主题升华 Part 2 植树 再颂“好人”,知伟大 作者如何评价牧羊人及其成果? 主题升华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讨论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默默守护社会的人,试着为他/她写一段文字,记录他/她的英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我们身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