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271760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课件(23张PPT+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07772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23张,七年级,编版,学年部,2023-2024
  • cover
(课件网) 以“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为题,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 了解各种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初步理解学习历史有助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通过对有关材料的搜集、阅读、整理,以及运用调查、访问等手段,初步了解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途径与方法。 感受和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初步认识学习历史对认识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 从周边可以接触到的人物、事件、物品中选择可以了解和调查的对象。 选择人物作为考察对象,可以是本地区的历史名人、现在的社会知名人士,也可以是自己家庭中的人物。了解选定人物的经历,撰写人物小传。 选择事件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本地区在历史上或现实中所发生的事件。了解其来龙去脉,撰写对事件的介绍和评论。 选择物品作为考察对象,可以选生活当中的用品,如服装、家具、农具、钟表、电话等。通过搜集材料,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它们的历史演变。 根据同学的兴趣,组成若干小组,确定选题。 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分别对选定的题目及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了解。 运用各种可行的方式和方法,如调查、观察、访谈、查阅图书、查找图片、网络搜索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并加以整理和编排。 小组成员共同对有关材料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选定主题的研究成果展示形式,如文字报告、展板或课件展示等。 各小组将成果在班上进行汇报。 搜集资料的方法介绍。搜集资料形式多样,可以是查阅书籍、父母介绍、网上查阅等。 资料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介绍、系列图片、音像资料、自制网页等,鼓励形式多样。 (1)按时间顺序梳理春联的发展历史; (2)梳理春联的形制变化; (3)归纳春联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寓意; (4)尝试写1—2副春联。 周代 隋唐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古籍记载,上古时候,人们以为桃木是一种“仙木”,有驱鬼避邪的作用。那时的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刻“神荼”“郁垒”二神名。每逢正月初一,各家各户便将新做的桃符挂在家门上,以求新的一年百鬼遁形,万事大吉。 挂桃符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后,才逐渐有人在桃符上书写一些吉祥的话语,再修饰对仗,渲染新年喜庆气氛,慢慢形成春联的雏形。 五代 北宋 明代 后蜀政权最后一任皇帝孟昶颇有文才。有一年春节,他亲自命笔在桃木板上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联,这便是我国有史书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到宋代,仍然有不少人把春联称作“桃符”。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到了明代,桃符才正式改称春联。据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确要求推行春节张贴对联的风俗。经明太祖朱元璋的倡导和实践,春联在明代获得空前的普及。此后,春联便沿袭成为所有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文化习俗,一直传承至今。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乐观的思维观念,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成为人们希求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表达方式。 人们借助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