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297445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8302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2-2023,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登快阁 黄庭坚 走近作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fú)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 (1045-1105) 走近作者 黄庭坚 (1045-1105) 黄庭坚自幼聪颖,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走近作者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在诗歌方面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艺求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祖:杜甫 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一祖三宗” (方回《瀛[yíng]奎律髓》) 提出 “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的诗学理论。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秀华美著称。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 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元丰五年(1082)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即将其所见所感写入了《登快阁》这首诗。 写作背景 资料链接 不得见用之愁;思乡怀人之情; 贬谪异乡之苦;忧国忧民之心; 吊古伤今之叹;功成身退之志; 知音难觅之憾;壮志难酬之忧。 登临诗常见情感: 整体感知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齐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诗句赏析 我忙完了一天的公务,趁着晚晴的余晖登上快阁,倚栏四处周览。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诗人自指,自嘲自己只是会“了官事”的痴子,非大器。 “完成”,表现出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 第一句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 诗句赏析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边无垠的暮色晴空。诗人在快阁的东西眺望,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倚晚晴”三字,写出了诗人游兴之浓和流连之久。 试 赏析“倚”字。 前人: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杜甫) 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李商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