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05043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78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
  • cover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探究两首诗歌中主人公形象的差异。 2.培养语言品析能力,感受两首诗歌在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方面的差异。 3.倡导学生在不同人生境遇中保持“生命的诗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人论世,理解诗人的生选择,把握诗歌情感,理清行文脉络。 难点:掌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法,《短歌行》重点在比兴与用典,《归田园居》重点在白描与多种描写手法(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 教学过程 一、《短歌行》诗文分析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能实现而焦灼愤懑的痛苦心灵的一种坦露,是他对人生困境的现实主义的倾诉。这更是诗人慷慨的生命悲歌,他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生灵涂炭,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将自己对生民的满腔的热情和关注化为古直勃郁的悲凉沉吟。 汉末建安年间伴随汉朝大一统政局的分裂,社会思潮的更新,人们摆脱了传统的听天由命、得过且过的麻木状态。 而以统一天下为己任的枭雄曹操,更有着全新的生命意识:时间是生命过程存在的形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要在时间中实现,因此,生命意识的觉醒,必然带来时间意识的增强,必然激发出为实现理想而努力拼搏的紧迫感。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诗经》诗句,表示诗人的忧喜之情。求之不得之忧与求之既得之喜,两相鲜明对照,充分显示作者对才士的渴望和器重。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是对前面一忧一喜之情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忧喜之情的再度倾诉,表现出诗人思贤若渴的真挚心态。贤才难得是现实,贤才来归是想象;想象中的画面越是喜庆热闹,现实中的忧虑就愈显深重。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是写目前天下贤士的状况。它寄情于景,喻示时局动荡,天下名士,犹疑徘徊,都欲寻可托之明主而不可得。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周公自喻,坦露心扉,自我剖白,呼唤天下贤士来此旗下,共创统一天下之伟业。这是诗人求贤若渴胸怀的再一次坦露,是实现人生理想愿望的升华。 曹操《短歌行》的题旨深刻,它表现了作者曹操经苦闷、彷徨、忧思终至坚毅豪迈的心路历程,坦露了他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格,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创伟业的炽热的思想情感。 这是在动乱的如火如荼的岁月,一个胸怀大志的封建君主以饱满的感情、深刻的人生体验,弹奏出的心灵的奏鸣曲,是探索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慷慨悲壮的生命之歌。 二、《归园田居》诗文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描写写诗人辞职归田后的愉悦心情和乡居的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得以自由舒展张扬的喜悦之情。 这是生命摆脱一切羁绊后回到自然状态的轻松愉悦,是尊重生命本性、归耕田园后的自足自乐,是生命本身焕发出的熠熠光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通过“尘网、羁鸟、池鱼、旧林、故渊”等意象,表现了自己厌恶官场,渴望回归自然的迫切心情。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第二组意象则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吠、鸡鸣”等,这组意象构成了这幅农家田园生活图的主体。诗人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可见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不是心如死灰,万念俱灭,而恰恰是怀着美好的希冀,是对生命由衷的热爱。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