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绝品》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二单元。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绝品之作,以及对音乐的赏析和评价。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b. 掌握《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c.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对音乐进行赏析和评价。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c.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 教学重点: a. 掌握《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b.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对音乐进行赏析和评价。 2. 教学难点: 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对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但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喜欢听歌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播放一首中国传统音乐,如《茉莉花》或《二泉映月》,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注意。 2.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和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如音乐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 第二环节:新课呈现 1. 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图片和简要背景介绍。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这些音乐作品的特点,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音乐的风格、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并与学生一起解释和讨论这些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第三环节:新课讲解 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 教师详细讲解《绝品/谈歌》中所介绍的几首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例如《梁祝》、《红楼梦》等,解释其中的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四环节:综合实践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和评价。 2. 学生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优缺点以及个人的喜好,并用音乐术语进行表达。例如,学生可以讨论音乐的节奏是否明快,旋律是否优美,表达的情感是否深沉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赏析和评价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合理的理由支持。 第五环节:课堂总结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达方面的进步和收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可以提出对音乐的新认识、学到的新知识以及对未来音乐学习的期望。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的文章,包括对音乐的赏析和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进行表达,并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文章结构、要点提示等。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对音乐进行赏析和评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