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17737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38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59875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8张
  • cover
(课件网)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标【预学】 1、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和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认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2、认识到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艰巨、曲折、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3、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流通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社会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还可以进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吗?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收购量 1918年 10790万普特 1919年 21250万普特 1920年 36700万普特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翻一了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历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材料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朗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高喊“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特点: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21年 内容: 农业、工业、商业 2分钟 标志: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首要任务: 恢复经济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商业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 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经济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制性经济统治;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产产量统计表 冶金工厂建设工地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感悟: 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