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正当南宋诗人在浅吟低唱祸慷慨悲歌的时候,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胡乐与中原地区的里巷之歌相结合,形成了词以后的又一种变体诗歌形式--“曲”。 曲萌生于金,繁盛于元,故称“元曲”。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元曲 走近元曲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的组成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一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二是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元曲 杂剧 散曲 套曲:套曲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小令: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带过曲: 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用作清唱的歌词,和词很相近 元杂剧: 主要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 主要代表作家:马致远、张可久等 主要代表作品:《四块玉 别情》、《天净沙 秋思》等 元曲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 代表作: 《窦娥冤》 《单刀会》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千里,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代表作:《汉宫秋》 马致远 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 《迷青琐倩女离魂》,别名《倩女魂》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 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白朴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 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所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 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作者简介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1、元初为杂剧之始;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