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44065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2《扬州慢》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74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下册,扬州慢,单元,第一,必修
  • cover
《扬州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 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4、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中“黍离之悲”。 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写法 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地处江苏中部,有2500多年的建成史,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 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以及美丽风光,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一起来欣赏扬州美好风光以及杜牧的诗词。几百年后,到南宋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学习《扬州慢》。 二、 解题、作者、背景介绍。略 1、姜夔简介及题解。见文章注释12 2、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3、诵读分析小序部分。 内容:词作时间、所见所闻、写作缘由、别人的评价 点明感情基调: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切伤感之情 三、 整体鉴赏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曾经在杜牧笔下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明确:繁华热闹。 小结: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7、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