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370099

高三第一学期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共八份打包)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198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三,第一,学期,一轮,习之,诗歌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把握诗歌意象 班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传统意象的寓意。 2.掌握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鉴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难点:通过鉴赏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 【自主学习】 一、诗歌意象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民族语言的结晶。我们先看“语文1”第一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一段话“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把握诗歌的情感是学习诗歌单元的重点。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 二、了解诗歌意象 (一)诗歌意象的内涵(给学生明确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简单地说,“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景象,形象。对于这种蕴含着深厚文化或诗人感情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意象”,即意中之象。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是有了“人”“花”“月”“鸟”“涧”等意象的组合,才有了静谧恬然的意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有了“月”和“江”的意象组合,于是就有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宇宙畅想。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概括常见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1.含蓄性 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 ①以物喻人 香草———君子 恶禽———小人 ②以物寄情 杨柳———惜别 圆月———思乡 落花———伤春 浮云———漂泊 流水———惜时 古迹———怀旧 黄叶———悲秋 莲花———高洁 红豆———相思 丁香———哀愁 红药———悲苦 羌笛———凄切 芳草———离恨 ③以物指事 舟楫———引荐 长亭———送别 2.特定性 在不同的诗句中,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 如:梧桐———伤感 例句: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多样性 古代诗人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酒———乐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喜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酒———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课堂探究】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4分) 【真题链接】 (2002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分) 提示:柳树长长的柳枝迎风飘动,像一支多情的手在挽留着远去的离人,由此有了《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情景,仿佛柳树要与戊守边关的人依依惜别。再者“柳”与“留”谐音,故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举。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