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73310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1课时《洪湖水浪打浪》《白毛女选段》教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4971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白毛女选段,洪湖水浪打浪,1课时,第三,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洪湖水浪打浪》《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 课题 《洪湖水浪打浪》《白毛女选段》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于武汉。歌剧主要描写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湖根据地的一支赤卫队在韩英、刘闯带领下,同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歌剧《白毛女》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以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素材及地方戏曲音调作为剧中主要人物音乐主题的音调,使音乐与剧情结合紧密,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成功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教材中选用了《北风吹》《扎红头绳》两个唱段。 学习目标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打浪》,知道歌剧的含义,能够对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和《白毛女》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作品作者名字。能够分辨独唱与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能够了解中国歌剧与中国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过欣赏和学唱《北风吹》《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以及独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能够积极的体验、感受歌剧音乐;感受、体验歌曲赞美家乡、热爱生活。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艺术表现:学唱《洪湖水,浪打浪》,感受、体验歌曲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情绪,并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创意实践:在欣赏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参与模仿、演唱、创作等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现的乐趣。文化理解:感受歌曲浓郁的湖北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重点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打浪》,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难点 了解装饰音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 你知道什么歌剧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洪湖水浪打浪》 1、《洪湖赤卫队》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不朽经典。由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梅少山等联合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于武汉,歌剧主要描写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湖革命根据地的一支赤卫队在韩英、刘闯带领下,同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歌剧全曲分为六场。教师介绍《洪湖赤卫队》的主要人物。我国歌剧的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我国歌剧特点: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歌曲欣赏:教师播放视频并讲解———歌曲旋律明快绮丽、亲切动听,富有浓郁的襄河民歌色彩。6、赏析:全曲为三段式结构:歌曲的引子部分是用笛子演奏的。笛子轻快悠扬的曲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波光粼粼的洪湖之中。第一段是“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的复乐段,结构严谨、婉转流畅;第二段是对比段,采用二重唱形式;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并有所扩展,最后再采用重唱“合尾”格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7、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范唱歌曲并讲解———速度:中速情绪是:自豪,赞美的 8、教师指导学生找到歌谱中的装饰音。倚音、波音、三连音、延长音。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代替旋律型的特别记号,被装饰的音叫主要音装饰音大部分是由时值较短的小音符或某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