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373984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课件(共54张PPT)2022—2023学年苏少版美术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7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4318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八年级,美术,苏少版,学年,2023
  • cover
(课件网) 中国画的题材有: 自然意趣 中国山水画 苏依华 初识山水画 简称“山水”,是中国画的一种。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分为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种类,是为东方绘画中极为富有特色的艺术。 何为三远法? 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 即高远、深远、平远。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 平远 深远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 《早春图》北宋 郭熙 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 《容膝斋图》元 倪赞 纵74.7厘米,横35.5厘米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山有三远,哪三远? 《游春图》隋 展子虔 高43厘米,宽80.5厘米 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江帆楼阁图》唐 李思训 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 平远 深远 高远 思考:山水画为什么不叫做风景画? 意境 从哪些方面鉴赏美术作品? 第一印象、画面构成 作品题材、种类 构图、色彩、用笔…… 精神、寓意 作品背景 如何欣赏 一幅画? what how why What Why How 画了什么:画面内容 怎么画的:艺术特色 为什么画:作品背景、 作画理由 山水画是怎么发展的呢? 《游春图》隋 展子虔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皴法 what how why 北宋山水 和 南宋山水 有什么区别? 联系历史,猜想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区别? 小组讨论 What Why How 画了什么:画面内容 怎么画的:艺术特色 为什么画:作品背景、 作画理由 看书提问 3分钟时间 《游春图》 《江帆楼阁图》 《溪山行旅图》 《潇湘奇观图》 马一角,夏半边 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何取焉? ———朱棣 《鹊华秋色图》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頫非常形象地画了这两座山。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鹊山 华不注山 中国山水画 《容膝斋图》倪赞 诗书画印相结合。 具有文学性、抒情性。 讲究笔墨情趣、强调神韵。 将自然人格化,寄托情感和精神。 北宋开始一批著名文学家纷纷参加绘画活动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为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卷为纸本水墨画,总长约690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被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 《富春山居图》的传奇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剩山图” 很长一段实践流落民间,至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局部) 富春山居图 剩山图 尺幅:纵31.8厘米 横51.4厘米。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 《真赏斋图》 《淮扬洁秋图》石涛 什么是皴法? 空勾无皴 雨点皴 斧劈皴 披麻皴 米点皴 中国山水画印象 青绿山水 水墨山水 文人画 隋 北宋 南宋 元 明 寄 情 清 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