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14287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9次 大小:233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作文
  • cover
2023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这样的类型较为新颖。其实关注过2023年四省联考试题的话,这个类型并不陌生,而且相比四省联考,这道题与前面材料的关联度不算很强,考生在写作时受前面材料阅读因素的干扰和制约不大。 材料的关键词语为“‘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当代青少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等。其中“‘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原因,“当代青年少年”是“自己的空间”的主体(主人),“希望有”表明一种愿望,而“放松,沉淀,成长”则是“空间”的作用。考生既可以从青少年自身立场,又可以从家长、学校、社会立场进行思考:青少年有这样愿望的原因是什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是被谁打扰?被怎样打扰?空间是现实的空间还是虚拟的空间?“自己的空间”得多大?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一点都不被打扰行不行?……以此达成家长(或学校、社会)和青少年双方的互相理解,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立意】 1.斯是吾“室”,助吾成长 2.不被打扰就是最好的空间 3.尊重孩子,给予空间 【优秀范文】 01吾心安处是“静”土,滋养青年成大树 于熙攘人群中,你是否渴望过一片独处的天地?于嘈杂人声中,你是否倾听过心灵无声的呐喊?如果我们拥有同样的渴望,想要觅得一方“静”土,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那么,我们需要懂得处空静而修身,凭宁静而致远。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我们青少年也难.免陷入失去自我空间的境地,想要一个“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空间,这种愿望如何实现?可以是一-间安静的读书室,可以是一片宁静的田野,可以是-把能够静坐的椅子,但我想,这片空间,亦应是.“吾心安处”的心灵原乡。 吾心安处是“静”土,让梦想在静谧里滋养出沉淀自我的根系,源源不断地输送成长的勇气。黄国平在他的博士论文致谢中写道:“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他就是守着这份心灵静土,克服贫穷、暂忘尊严,沉下心积淀自己,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他的心灵原乡给了他不断提升的勇气。 吾心安处是“静土”,让灵魂在静谧里生发出修养已身的繁茂枝叶,浓荫如盖,为成长带来清醒的智慧。 杨绛先生认为“与独处相安,与万事言合”这正是我们寻求的至理名言。她自己亦是如此处事的,世人皆知她生前拒绝采访的事情,却鲜有人知道她临终遺言是“不开追悼会,不搞祭奠,希望安静地走,不被外界打扰”,她与钱钟书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已经足够令人敬仰,她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对宁静灵魂的追求更是值得我们追随!成长中的青年们啊,名利或许总为世人追逐,但这种淡泊宁静的高贵灵魂像是一缕清风,总能为我们带来一丝清醒。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追求宁静,并非“与世隔绝”。我们依然要有与他人合作、交流、互动的必要性,长期囿于自我内心的一方小小天地,也许会造成社交能力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因此,不随大众而失去自我、不因独处而孤僻难处,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面对的人生课题。 周国平有言:“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宝藏。”愿每个青少年都能寻得“吾心.安处”的心灵原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