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纪念鲁迅有感 22 有的人 臧克家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 境 导 入 情境导入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却依然无法阻止。可见鲁迅先生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有的人》。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3.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诗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作品有《有的人》。 字词积累 臧克家( ) 不朽( ) 摔垮( ) 俯( ) 孺子牛( ) fǔ xiǔ zānɡ shuāi rú 读读写写 俯 垮 不朽 情愿 抬举: 下场: 不朽: 摔垮: 看中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精神、功业等)不磨灭。 文中是推翻的意思。 自主探究 1.作者在诗中写了哪几种人? 2.通过这首诗歌作者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 1.诗歌第一节中的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研读课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肉体和生命还存在 ———精神已经消亡 ———肉体和生命消亡 ———精神永存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3.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地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刻画了鲁迅先生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4.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民斗争事业。鲁迅在《野草》的《题辞》中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5.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早已臭名昭著。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这里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和爱戴之情。 6.此诗为纪念鲁迅先生所作,从诗作中哪些诗句可以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这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人民大众对他是什么态度?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伟大的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 ———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 语言赏析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形象生动?为什么?请细心揣摩,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这里的两个“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