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42890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296379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五四运动,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昨日为星期天,天气晴朗,记者驱车赴中央公园游览。至天安门,见有大队学生,个个手持白旗,颁布传单,群众环集如堵,天安门至中华门沿路,几为学生团体占满。 ———1919年5月5日《晨报》 北京学生在天安门集会 1919年5月4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协约国 同盟国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一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14万华工在战争中担负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目标实现了吗? 陆征祥 顾维钧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14万华工被派遣至一战前线 1917年8月14日对德宣战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陆征祥 顾维钧 ①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拒绝 结果: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山东问题的由来 1897年:德国划为势力范围;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与德国为对战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山东。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承 认日接管德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1919年:日在巴黎和会提出要接管德在山东的权益。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邵飘萍 《京报》社长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 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谢绍敏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导火索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背景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口号 结果 第一阶段 (爆发) 1919.5.4 北京 青年学生 示威游行 学生罢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五四运动的爆发 天安门集会 东郊民巷请愿 火烧赵家楼 1.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口号 结果 第一阶段 (爆发) 1919.5.4 北京 青年学生 示威游行 学生罢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五四运动的爆发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学生被 镇压逮捕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陈独秀 李大钊 领导者: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日本 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 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中国 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2.五四运动的扩大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上海工人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罢市请命 挽救学生 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工人罢工 (1)中心变化:北京→上海 学生罢课 (2)主力变化:学生→工人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商人罢市 3.五四运动的结果 ①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这是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