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72265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1阿Q正传(二)-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4429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单元,正传,下册,第二,语文
  • cover
《阿 Q正传》(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人物形象。 2. 赏析小说中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3. 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 领悟课文主旨,反思阿 Q精神内涵。 5. 鉴赏艺术特色,理解“ 喜剧外壳,悲剧内核” 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人物、语言、主题。 教学难点: 理解阿 Q精神的内涵和理解“ 喜剧外壳,悲剧内核” 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鉴赏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2. 体会阿 Q的精神胜利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作品写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民阿 Q,在旧中国农村小镇未庄的故事。阿 Q很穷,只得住在土谷祠里,只能靠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低下,甚至失掉了自己的姓。他的现实处境悲惨之至,但在精神上却“ 常处优胜” ,靠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他“ 战胜” 了很多人,可终究拯救不了自己的性命。 二、人物分析 (一)初读阿 Q,建人物档案 思考: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 Q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再读阿 Q,明人物性格 有同学说,阿 Q是可笑的。 1. 吵不过就吹自己“ 先前阔得多” ,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吵不过就说自己以前有多厉害。 2. 没有什么可炫耀的资本,就炫耀板凳的读法,葱切丝还是切段的问题。 3. 明明是被赵太爷打了,还能得意洋洋。 4. 和王胡连虱子的数量都争胜。 5. 赢的钱丢了,打自己仿佛打别个一般来获得满足。有同学说,阿 Q是可怜的。 1. 没有名字,没有住所,没有钱,真正的赤贫状态。 2. 经常被欺负,赵太爷不准他姓赵,打他。“ 假洋鬼子” 因为一句“ 秃儿”打他,他骂不敢还口,打不敢还手。 3. 谁也打不过,总是被人打。被王胡把脑袋狠狠撞墙。 4. 明明好不容易赢了钱,得而复失,还挨了打。 有同学说,阿 Q是可恶、可恨的。 1. 自己被欺负,还总想着欺负别人,口讷的便骂,气力小的便打。 2. 自己遭遇了不快,将情绪发泄到“ 小尼姑” 这个无辜的路人身上。用流氓的姿态,欺侮比他更弱小的“ 小尼姑” 。 思考:可笑、可怜、可恶、可恨的阿 Q形象在小说节选的两章中,通过他的言行、神态、心理等的刻画,逐步丰满起来,也让我们见识了他是如何来利用“ 精神胜利法” 获得胜利。 那么现在请大家继续深入文本,圈画出阿 Q在文中的言行举止,并简要分析他是如何“ 优胜” 的? 1. 第 1—2 段: 独有和别人口角的时候,间或瞪着眼睛道:“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这句话是阿Q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就是精神胜利法———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2. 第 4 段: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 文 童” 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他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眼前不阔→ 过去将来会———逃避现实。 3. 第 4 段: ……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 成的凳子,未庄人叫“ 长凳” ,他也叫“ 长凳” ,城里人却叫“ 条凳” ,他想: 这是错的,可笑! …… 生活→ 精神:通过笑城里人,笑乡下人的过程来说明,生活中我比不上你们→ 见识上我比你们高多啦!———自高自大,狭隘保守,盲目趋时。 4. 第 11 段: “ 你还不配……” 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容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 癞疮疤丑是陋的,是缺点短处→ 但我有你却没有,你不配有,因此,癞疮疤也是光荣的———敏感禁忌,自欺欺人。 5. 第 12 段: 闲人还不完,只撩他,于是终而至于打。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 心里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