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9060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2》教案 苏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63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2,教案,苏教版,必修
  • cover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 2、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会运用例证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联系现实,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2、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鲁迅生平作品;周氏三兄弟;鲁迅与朱安、许广平之间的爱情故事 三、字词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孱头 ( càn ) 国粹 (cuì ) 残羹冷炙(zhì) 冠冕堂皇 (miǎn) B.脑髓(suǐ) 譬如 ( pǐ )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 玄虚(xián) 面面相觑 (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吝啬(sè) 蹩进(piē) 高屋建瓴 ( líng ) 分道扬镳 (biāo) 四、释题 1、本文名为“拿来主义”,那么你所理解的拿来主义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你觉得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明确:杂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特点: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五、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你认为“拿来主义”中“拿来”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在论述一个什么问题。 2、文中第几节第一次提到了“拿来主义”? 3、那么从第几节开始正式论述“拿来主义”? 4、据此,本文可分为哪两部分? 明确:8———10节是第二部分,那么第一部分应是(1———7节)。 5、为什么重点是“拿来主义”,却花大量篇幅来论述其他?前面7节到底讲到了什么? 六、深入探讨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思路: 或A或B或C或D 非A 非B 非C ——— 所以D 朗读1———7节,思考: 1、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快速阅读《拿来主义》1———7段,把作者提供的所有“选项”一一找出来。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听凭送来 ④自己来拿。 2、那么,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予以否定。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板书) 3、“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和中国戏曲中的虚实艺术区别) 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 4、那么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 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尼采的超人哲学)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板书) 5、“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板书) 6、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7、模仿多媒体展示的排除法,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 ——— 所以,要自己来拿 8、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