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23933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9998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考试,答案,版无,扫描,试题
  • cover
高一语文试题 2023.7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中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兴 材料一: 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审美追求,中国建筑艺术的和谐美,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和体现。 建筑艺术的和谐美,影响到营造观念的各个方面。在布局安排上,中国建筑以群体组 合见长,讲究各单体建筑物的横向有序铺排,各单体之间又用廊柱等结构将它们联结为一 个庞大的建筑群体;在建筑方位、建筑色彩以及建筑空间分割等方面,又深受阴阳、五行等 观念之影响,将人、自然与建筑物构成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 观,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哲学内涵。 製 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强烈的“尚中”情结,集中体现在对中轴线意识的强化 和运用上。中轴线南北贯穿,建筑物左右对称,秩序并然,成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大传 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至少在周代,院落空间已呈均衡对称,就已经出现了中轴线,进而 南北方位逐渐与东西方位分野。面南为贵以后,南北轴线逐渐成为主轴线,重要建筑及空 间位置正处于中轴线上。 与中轴线建筑形式美相关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群平面布置的均衡之美。均衡的建筑形 象,在审美视觉上给人以安稳、持重、冷静、坦然之感。但是,建筑的布局绝不是一种理想化 条 的产物,这种理想的对称均衡模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往往受制于具体的场地、地形、交通等 因素,匠人往往通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待原有的均衡连求,使人在 观感上仍获得对称均衡的审美效果。 体量也是建筑艺术和谐美的一个重要品质。传统建筑是皇权的象征,礼制的标帜,不 同功能的建筑都要求有不同的体量。宫殿、都城、坛盾、陵寝等建筑形制,只有用巨大的有 等级的体量,才能象征皇权的尊贵威慑和礼制的森严秩序,才能更有力地彩显人与社会之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和”。儒家崇尚“大壮”之美,正是这一观念的反映。 儒道两家都讲“和”,都讲“天人合一”。如果说,儒家思想通过宫殿、都城、陵寝、宗庙、 民居等痒筑形态,规范了伦理道德,以情与理的统一为审美理想,孜孜以求人与社会之和谐 的话,那么,道家思想之于建筑则是以心与物的统一为审美理想,通过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之 和谐的园林这一建筑形式,为文人士大夫的畅怀游心提供了一个自由之境 园林艺术是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它通过借景、对景、隔景、 分景和空间处理等多种造园手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 达到了高度统一与融合。 儒家礼制恩想影响下的功能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在园 林建筑中都成了大忌,园林的和诺是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中国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 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虚实相生、动静相济、淡雅幽远、自然含蓄而文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 (摘编自刘月《和谐: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之维》) 材料二: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中国传统园林首要原则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显然受到了素朴天然的道家思想的影响。 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多祥,其中之一就是借景。利用自然地形和环境来组织空间,精心 布局,把某个景观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此景观自身,成为其一部分,这种手法就是 “猎景”。所“借”之景就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借”实景之例如颐和园,以大手笔 “借”引了附近的西山之景,尽管源自人之巧思,但却宽如天成。 中国古典园林也善于借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