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37236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综合检测(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3894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解析,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唐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中央行政体制;贞观年间,唐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从而形成“三省长官合议政事,尚书奉而行之”中央行政体制的新形式。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 A.强化了三省之间的制衡 B.保证了国家的科学决策 C.缩小了尚书省长官职权 D.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率 2.武则天统治时期(690—705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20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玄宗开元元年至二十二年期间(713—734年),科举出身的宰相共18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二十七人的三分之二。这( ) A.体现了士族势力的没落 B.说明官员素质普遍提高 C.表明专业人才得到重用 D.反映出君主与丞相争权 3.下图为唐代选才的部分举措。这些措施( ) *(唐高祖武德四年)救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礼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上贡。 *四门学,生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勋官三品以上无封,四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 *天下兵革方息,……士不求禄,官不充员,吏曹乃移牒州府,课人应集,至则授官,无所退遣。 A.导致“取士不问家世”局面出现 B.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位的上升 C.结束了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 D.旨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4.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是研究当时赋税制度的重要史料。下列有关此赋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的是扩大税收对象 B.使征税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C.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D.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生产时间 5.下表为中国古代曾经实行的授田法,据此可知( ) 秦国 授田制:每户授田百亩,每年向农户征收其所产粮食的十分之一作为田税。 曹魏 屯田制:以军队形式编制流民,分给耕地,用官牛耕地,收十分之六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以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授露田不得买卖,授桑田为世业,限制买卖,向农户收取租调。 唐初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以传给子孙,向农户收取租庸调。 ①土地国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形态 ②自耕农经济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③授田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④均田制从根本上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之下,负责草拟皇帝诏令的机构是(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政事堂 7.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别头 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 弥封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 眷录 重新眷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 锁院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 A.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B.选拔方式多样 C.考试规程渐趋严密 D.参考人员多元 8.中书省由魏曹丕始设,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到了唐朝,中书省不仅是朝廷文书的草拟机构,还充任皇帝与下级及各地方机构间的交流媒介,并参与朝廷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材料表明唐朝( ) A.中书令成为皇帝顾问 B.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 C.三省六部制走向完备 D.中书省的职权明显扩大 9.如图是某校高一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他整理的是( )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 按田亩缴纳地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A.察举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编户制度 10.隋朝建立前,最新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