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49444

第十一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教材补充与深化--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308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深化,--2023-2024,学年,高中,第十
  • cover
第十一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 一、五代的更替 五代是指 907 ——— 959 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朝代。五代诸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势力的持续发展。 ①后梁( 907 ——— 923 ),由朱温所建,立国 17 年。907 年,他废唐哀帝自立,国号梁,以开封为都,史称“后梁”。立国五年后,朱全忠被自己的三子朱友珪杀死,次年朱友珪又被自己的弟弟杀死。由于内部混乱削弱了战斗力, 923 年,后梁被后唐军队攻灭。 ②后唐( 923 ——— 936 ),立国 14 年。李存勖,在北面打败了契丹,东面灭掉了长期割据幽州的刘仁恭父子,西南攻打四川。923 年 4 月即帝位,建国号唐,灭后梁后以洛阳为都,史称后唐。 李存勖建国后,心满志骄。变得荒淫无道。在位三年即引起魏州兵变,李嗣源利用叛兵,南下洛阳,自立为帝,史称明宗。李嗣源力改唐庄宗为政之弊,关心农事,发展生产,在位 8 年。后唐历四帝14 年。 ③后晋( 936 ——— 947 ),立国 11 年 。 936 年,石敬瑭乘洛阳内乱之际,谋图夺权,他以割让给契丹幽、云16 州之地,认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岁贡 30 万匹绢帛等为代价,取得了辽兵的援助,推翻后唐,取得帝位,国号晋,以开封为都,改元天福,史称“后晋”。 此后,中原王朝失去了长城一带的天然屏障,契丹骑兵可以方便地驱马南下,使中原王朝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946 年,契丹兵攻入开封,大肆抢劫。在中原人民反抗下,契丹人俘虏了晋出帝,大肆抢劫后退还。后晋灭亡。 ④后汉( 947 ——— 950 ),刘知远所建。汉隐帝诛杀大臣,郭威起兵,汉隐帝被杀,后汉灭亡。历二帝4年。 ⑤后周( 951——— 959 ) ,951 年正月,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开封称帝。建国号周,史称后周。郭威深知武臣专权之弊,他即位以后,改除旧弊、注重发展生产,并严惩贪官,开始重用文臣。 二、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事业 954 年,郭威死,其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是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政治家。他在位时期,继续推行政治改革,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为北宋建立后统一局面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在经济方面:鼓励开垦荒地;减免两税;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路交通网。限制佛教发展。在政治方面:注重改善吏治,下令修成了《大周刑统》 21 卷。鼓励近臣直言朝政得失。在军事方面:整顿军纪,淘汰冗兵。诸道勇猛兵士被选为禁军,加强了中央的武装力量,使中央武力足以控制地方,开始纽转尾大不掉、内轻外重之弊。 改革的同时,周世宗还南征北战,从契丹人的手中夺回三州和瓦桥关等三关之地,为北宋的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与中原王朝并存的还有在唐末节度使基础上建立的众多割据政权,较大的有十国。各割据政权为了争夺土地与财源,互相攻杀,使劳动人民长期深受兵火之灾、苛征之敛、酷刑之罚。不过江南地区战事偏少、其经济文化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福建、四川地区,在某些方面超过北方。 第二节北宋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北宋的建立及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①北宋的建立 北宋的统一 2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行政体制方面 :二府三司制。枢密院和政事堂为二府,三司总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司长官号称“计相” (二)军事制度方面:统帅进军的最高军职殿前都点检取消;禁军分成三衙,任命资历浅、易控制的将领担任都指挥使,合称三帅,有领兵权无调兵权,直接对皇帝负责;实行“更戍法”;选拔各地精英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布置上做到“内外相制” (三)选官用人制度的变化 :选派文官带京朝官衔担任州、府一级长官;在府州设通判;地方上设四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