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62161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教案 (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32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
  • cover
课题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师 版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 2.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 3.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 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 教学方法 探索式合作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相传,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里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专程拜访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图中的A 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饮马,然后到B地.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他所走的路径最短?精通数学、物理学的海伦稍加思索,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被称为“将军饮马问题”. 提出问题:(1)故事中涉及最短路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最短路径问题? (2)如图,连接A、B两点的所有连线中,哪条最短? (3)2.如图,点P是直线l外一点,点P与该直线l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哪条最短? 学生思考教师展示问题,并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旧知识 从生活中问题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探究点1 异侧两点到直线上一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1.现在假设点A,B分别是直线 异侧的两个点,如何在 上找到一个点,使得这个点到点A ,点B的距离的和最短? 方法总结: 简记:一连二找点 探究点2 将军饮马问题 1.如图,将军从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将军到河边的什么地方饮马,可使所走的路径最短? 提出问题:(1)请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数学模型 (2)饮马的位置有几种选择? (3)所走路径用符号语言表述 2.猜测点C在直线 的什么位置可使路径最短 方法总结: 简记:一作二连三找点 3.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上图中你所作的点C使AC +BC最短吗? 以口诀的形式展示作图方法,加深学生对问题一作图的理解记忆。 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抽象为数学中的“点”“线”,大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线段和最小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的完整过程。 探究问题第一步,分解将军饮马问题的难度。 探究问题第二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将最短路径问题抽象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探究问题第三步,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的基本策略。 巩固提升 交流展示 练一练: 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要管道最短的是( ) 例1.如图,一个旅游船从大桥AB 的P 处前往山脚下的Q 处接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BC 上,再返回P 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 以实际问题入手,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 帮助学生灵活的从复杂的图形中抽出基本模型 引导学生找出模型中已知直线L和A、B两点,提高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提升思维的层次。 达成共识 学后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困惑? 2. 最短路径有哪几种情况? 3. 在探究问题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提高认识 当堂检测 1.如图,牧童在A处放马,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和BD,且AC=BD, 若点A到河岸CD的中点的距离为500米,则牧童从A处把马牵到河边饮水再回家,所走的 最短距离是 米. 2.如图,已知点D、点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