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99290

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7094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质量检测,答案,版含,PDF,试题
  • cover
漳州市 2022-2023 学年 (下) 期末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烦琐迂腐, 既无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谶纬 和经术, 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的冲击下垮台, 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 这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思潮就是人的觉醒。 它成为了从两汉时代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 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 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曲折复杂的途径而出发、 前进和实现的。 文艺 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 反映得更为敏感、 直接和清晰一些。 如 《古诗十九首》, 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 人事、 名 利、 享乐等的咏叹中, 直抒胸臆, 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性命短促、 人生无 常的悲伤。 “生年不满百, 常怀千岁忧”;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飙尘” ……这些 “古诗” 与友情、 离别、 相思、 怀乡、 行役、 命运、 劝慰等结合糅杂在一起, 使这种生命短促、 人生 坎坷、 欢乐少有、 悲伤长多的感喟, 愈显沉郁和悲凉。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 哀伤, 对人 生短促的感慨、 喟叹, 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上具有重要的位置, 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在表面看来颓废、 悲观、 消极的感叹中, 深藏着对人生、 生命、 命运、 生活的强烈欲求 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 从鬼神迷信到道 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 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 鬼神迷信、 谶纬宿命、 烦琐经术等规 范、 标准、 价值, 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 它们并不可信或并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 是真的, 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 那为什么 不抓紧生活, 尽情享受呢? 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 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 乐、 腐败堕落, 其实正相反, 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 生活的极力 追求。 (摘编自李泽厚 《美的历程》 )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门阀士族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下, 谶纬和经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B “人的觉醒” 受限于社会条件不可能直接实现, 却能在文艺作品中表现出来。 C 《古诗十九首》 所表达的对性命短促、 人生无常的悲伤, 反映了 “人的觉醒”。 D 颓废、 悲观、 消极并非对人生失望的表达, 而是对人生、 生活极力追求的表现。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2 根据本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为新思潮, “人的觉醒” 的出现, 与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 B 《古诗十九首》 “开一代先声”, 这是因为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更为敏感和直接。 C 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 是对人生、 生活的极力追求的前提。 D 贪图享乐、 腐败堕落与对人生、 生活追求的矛盾, 反映了他们思想的迷茫。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5 小题,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5 题。 新正将尽, 卫老婆子来拜年了, 已经喝得醉醺醺的, 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 住下几天, 所以来得迟了。 她们问答之间, 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 卫老婆子高兴的说, “现在是交了好运了。 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 是早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