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05061

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3.3《讲算算(三)》简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1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5109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讲算算(三),简案
  • cover
讲讲算算(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45。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中的“讲讲算算(三)”。第三单元“20以内数及其加减法”隶属于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模块,是建立在“1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将数的运算扩展到20以内进行教学。这一单元还是整个小学阶段所有自然数、分数、小数,一步、两步的四则运算的知识基础。 讲讲算算(三)一课主要是将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感知获得对加减法算理的再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据理判断、言必有据的精神与能力。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关于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经验,部分学生已能较为熟练的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合理的情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能从实际情境中寻找条件,提出问题,编出应用故事并列式解答,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计算能力,提升思辨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的获得需要借助一定的实物或模型。尤其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突破了学生原有10以内数的认知,所以通过媒体直观演示、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在教学中倡导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乘车等,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加法与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教学时,也应该关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多思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教学目标 1. 能用两步算式解决连续情境中的加减法应用问题,正确计算20以内加减法。 2. 会根据生活情景或图片、文字信息编加法、减法题,对有连续情境的20以内加、减法应用问题进行提问(口头)与解答。 3. 通过乘车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境编加减法应用题(口头)并列式解答。 四、教学难点 分析并补充具体应用题中缺少的条件或问题,正确列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对应目标 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环节一:复习引入,回顾旧知。通过选择火车上车、下车的故事与对应算式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复习用一步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1.选择正确的算式。2.揭示课题。【设计意图】利用火车上下车一步计算的问题复习旧知,为后续学习看火车上下车列两步计算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 学生是否能正确匹配故事与对应算式,能否说清选择该算式的理由。 环节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通过看图片和文字信息编故事、列算式的过程感受故事发生与算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改变条件和问题,尝试在乘车情境中解决不同问题,并分别归纳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对应目标:1、2、3。 探究一:在连续情境中的“求现在”问题。根据所给信息把数学故事补充完整。列式解答:10+3-2=11(人)。归纳:知道原来的人数和变化的人数,求现在的人数,有人上车人变多就用加法计算,有人下车人变少就用减法计算。跟进练习:选择1道算式说一说对应的数学故事。①10-5+3=8(人)②11+4-4=11(人)【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上下车情境中,通过看图说一说故事理解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再根据发生的过程列出对应算式,并归纳总结求现在人数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