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47788

高中语文统编版( 2019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8.2《登高》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2928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19张,课件,登高,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网) 四川江油李白故里塑像 四川眉山苏轼故里塑像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塑像 登 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找出前四句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歌意象及对应特点: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落木———萧萧 长江———滚滚 语言表达精炼 意象选择精准 意境画面: 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瑟,鸟鸣猿哀,落叶飘飘,江水滔滔,苍凉雄浑、沉郁悲壮的秋景图。 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由韦特海默、科勒、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所创立,格式塔源自德语“Gestalt”意思为“整体、完形”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为完形理论。核心理论:我们习惯于以规则,有序,对称和简单的方式把不同的元素加以简单的组织,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你认为这四句诗中哪个字或词语用的好?为什么?(可从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的角度分析) 急 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佛莱(Northrop Frye)“基型论” 文类特色: 1、喜剧:相当于一日之晨,一年之春,初生或童稚。 2、传奇:相当于一日之午,一年之夏,婚姻或成功。 3、悲剧:相当于一日之昏,一年之秋,疏离或死亡。 4、讽刺:相当于一日之夜,一年之冬,死亡或解体。 比较悲剧与喜剧的情调与意境,指出两者的对立。在悲剧中,人是孤立的,被遗弃的,所以在文学中,出现的动物则是野狼、秃鹫、兀鹰之类;植物则是邪恶的森林,或者荒郊高原、沙漠、废墟之类。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此手法为触景生情,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全诗抒了什么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诗人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秋的悲凉,人生之秋的感伤和家国之秋的忧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时的情怀。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认为:“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