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47955

第二单元4.1 喜看稻菽千重浪(1)课件(共14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2393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二,PPT,必修,统编,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1.深入认识袁隆平其人,读懂其坚守初心、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 2.体会人物通讯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这一写作特点,学会品读细节; 3.探究通讯报道这一文体中事实与观点的关系问题,思考实用类文本的真实性问题,进行有辨识的阅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媒介素养。 学习目标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过完成自主预习任务,同学们已经大体上知道它写了什么———写了袁隆平这样一个质朴本色而又伟大卓绝的杂交水稻专家,一个不忘初心、勇于实践,敢于坚持的追梦人,并通过他弘扬了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献身事业的时代精神。读懂一篇人物通讯并不困难,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读懂它写了什么,更要去琢磨,作者是怎么写的———他如何塑造人物?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导入新课】 在品读过程中,我们要读出具体的人物形象,更要关注写人的艺术。这里,我们学习使用评点这一方法。评点是古人常用的读书方法,其关键是对话,即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等的交流。评点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评点赏读】 任务一:找出文中写人的细节,评点鉴赏。 示例(1):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评点:动作描写,“眯起”“打量”写出袁隆平对试验田的痴迷,“跨过”“迈步”“蹲下”“翻看”,这一连串的动作娴熟自然,写出袁隆平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自然引起下文当中的“泥腿子专家”】 任务一:找出文中写人的细节,评点鉴赏。 示例(2):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 【评点:进行动作描写,通过“拍去”“掖着”“匆匆来到”“放”“走下”“观察”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一个心系试验田埋头试验田注重实践扎根实践的研究者形象,一个朴实本色、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劳动者形象,这既是袁隆平的平凡之处,也是其不平凡之处。】 任务一:找出文中写人的细节,评点鉴赏。 示例(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这里的叙述和描写饱含深情,作者用人物特写和具体数字突出袁隆平寻找的不易与执着;用“马上”写出袁隆平的迫不及待;“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这种表达,既突出了重点,即“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又写出了人物的心情,目标达成后的欣喜异常与心满意足。作者正是切身感受到了袁隆平的情感,才能用如此饱含情感的语言文字来传达。】 作者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袁隆平这一世界级农业科学家的形象,让人心生赞叹与敬仰。但通讯类作品之成功不仅在于其文学性上的美,更在于它必须注重事实的真。从阅读角度出发,面对任何新闻信息,我们都需要这样追问,这是真的吗?从写作的角度说,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才决定通讯报道的生命力。 【问题探究】 任务二:找出文本当中的事实,探究作者是如何用事实说话的? (1)深入一线,让事实成为本原 作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深入到袁隆平本人的日常生活,与之肩并肩坐在田头畅谈,这才塑造了“泥腿子院士”的经典形象,这才呈现一个内心丰富、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