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48409

苏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1椭圆的标准方程 同步教学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2687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苏教版,方程,PPT,53张,教学课件,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3.1 椭 圆 3.1.1 椭圆的标准方程 课标要求 素养要求 通过研究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及逻辑推理素养.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会求其标准方程. 问题导学预习教材 必备知识探究 内容 索引 互动合作研析题型 关键能力提升 拓展延伸分层精练 核心素养达成 WEN TI DAO XUE YU XI JIAO CAI BI BEI ZHI SHI TAN JIU 问题导学预习教材 必备知识探究 1 一、椭圆的定义 1.思考 在画板上取两个定点F1和F2,把一条长度为定值且大于F1F2的细绳的两端固定在F1,F2两点.如图,用笔尖把细绳拉紧并使笔尖在画板上移动一周,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提示 椭圆,笔尖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2.填空 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_____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两个定点F1,F2叫作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_____,焦距的一半称为_____. 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焦距 半焦距 温馨提醒 (1)当距离之和等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是线段. (2)当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动点的轨迹不存在. 3.做一做 思考辨析,判断正误 (1)已知点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4,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2)已知点F1(-1,0),F2(1,0),动点P满足PF1+PF2=2,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提示 因为PF1+PF2=F1F2,所以点P的轨迹是线段F1F2. (3)已知点F1(0,-1),F2(0,1),动点P满足PF1+PF2=1,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提示 因为PF1+PF2<F1F2,所以动点P的轨迹不存在. √ × ×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1.思考 你认为怎样建系可使所得椭圆方程形式简单? 提示 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2.填空 椭圆的标准方程 (-c,0),(c,0) (0,-c),(0,c) c2=a2-b2 c2=a2-b2 温馨提醒 (1)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是:左边是“平方”+“平方”,右边是1,切莫记为0. (2)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标准方程中含x2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中含y2项的分母较大.因此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判断椭圆的焦点位置时,要根据方程中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简记“焦点位置看大小,焦点随着大的跑”. B 3.做一做 已知椭圆4x2+ky2=4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1),则实数k的值是(  ) A.1 B.2 C.3 D.4 HU DONG HE ZUO YAN XI TI XING GUAN JIAN MENG LI TI SHENG 互动合作研析题型 关键能力提升 2 角度1 椭圆定义的直接应用 题型一 椭圆定义的应用 故由椭圆定义有AF1+AF2=2a=10,BF1+BF2=2a=10,又AF2+BF2=AB, 所以△AF1B的周长为AF1+BF1+AB=AF1+BF1+AF2+BF2 =(AF1+AF2)+(BF1+BF2)=2a+2a=20. 角度2 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 利用定义解决涉及焦点相关问题的计算 (1)定义是解决椭圆问题的常用工具,如果题目的条件能转化为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问题,那么可考虑能否利用椭圆定义. (2)一般地,遇到有关焦点问题时,首先应考虑用定义来解题,如题目中有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可考虑用定义解题.另外,对定义的应用也应有深刻理解,知道何时应用、怎样应用. 思维升华 2 120° 分别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和是10; 题型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因为2a=10,所以a=5. 又因为c=4,所以b2=a2-c2=52-42=9. (2)焦点在y轴上,且经过两个点(0,2)和(1,0).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