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5329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6297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
  • cover
(课件网)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余秋雨写到“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 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词:首开豪放派词风,与_____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_____。 诗:北宋诗坛骄傲,与_____合称_____。 散文:唐宋八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衔人物,与欧阳修合称“欧苏”。 书法: 与_____合称为“宋四家”。 辛弃疾 “苏辛” 黄庭坚 苏黄 王安石 柳宗元 苏轼 苏辙 苏洵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黄庭坚、米芾、蔡襄 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状语后置句 于,介词,在。下,方位名词 兴:起,同风雨兴焉 属:通嘱,意思是劝请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的下面游玩。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江面平静没有波澜。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着《诗经·陈风·月出》一诗。 于赤壁之下游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波光和天空连成一片。任凭小船漂荡,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状语后置,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定语后置,凌茫然之万顷 冯:同“凭”,乘 而:连词,表转折 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 第二三句:月出前写景—叙事 第四五六七句: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 总结: 夜游赤壁,诗情画意,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为下文“乐甚”而歌埋下伏笔。 1. 清风、明月、苏子与客、一叶扁舟,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苏子与客夜游赤壁的心情如何? 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自在惬意、快乐逍遥 2.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此处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之:代词,代歌 定语后置,有吹洞箫者客 这时,我们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边打起拍子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