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国的首都———北京》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节从地理、文化等方面重点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政治文化地位、历史文化和北京现代化建设等成就。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包括北京的地理环境特征、北京的城市职能;第二课时包括北京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现状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大量的中国地理知识,也熟悉了读图分析、材料分析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对本课学习建议已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不要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应根据课本适当进行拓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录像、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这个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同时也有一些学习问题:一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后作业不能及时地交上来,甚至还出现不交的情况;有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弱化,学习没有劲头。当然一个班级学科的成绩好坏,与学生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任课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个人也要做出检讨,平时在上课时对学生要求太松,忽略了班级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结合直观的图文资料,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2.阅读教材图文资料,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认识北京的新变化,能举例说出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明清故宫,让学生体验北京的博大精深。 引用《北京的前世今生》里的找不着北京的典故。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北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今天的课堂。 带着老北京、新北京的和谐发展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传统北京与现代北京的和谐发展。 任务1 通过课堂合作探究结合直观的图文资料,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教师对北京的历史发展为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发展历史,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原因。 探究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教师主要以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示。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周口店猿人遗址: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接下来,我们以北京四合院为例,探究一下北京四合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