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672434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0-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2468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3-2024,25张,课件,白杨礼赞,15课,上海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八年级第一学期 15《白杨礼赞》 矛盾 一、学习目标与学习要素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概括白杨树的特征,体会作者对坚贞不屈、奋勇顽强精神的礼赞,理解题目“白杨礼赞”的内涵。 2.梳理文章的抒情脉络,通过析词赏句,能够带着昂扬向上的情感朗读课文 (二)学习要素 理解象征的作用———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二、文本分析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在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创作的作品,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国民党政府的阴谋,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国共产党坚定立场,顽强抵抗,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作者茅盾先生恰在这一年收到朱德同志的邀请,前往延安,切身感受到解放区军民的团结奋进、坚毅刚强,留下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态度,因此毫不掩饰地借“白杨树”抒发了对我们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赞美之情,也讽刺和批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本文是在特殊时期下,因作者的特定目的而创作出的抒情文。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比、衬托,反复直抒胸臆,由树及人,由人物形象到精神品质,充分地表达了对“白杨”的礼赞,对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军民崇高精神品质予以歌颂。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结合背景资料,把握文章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2.分析白杨树的特征,借助象征的手法,体会作者“礼赞”的情感。 可提前进行预习,准备如下:查找资料,了解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社会的状况,整理成一段文字;通读课文,结合“不平凡”一词,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一课,齐读这个题目, 2.请你推测这个题目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一课,齐读这个题目, 2.请你推测这个题目的含义。 礼赞:对某事物或人物的赞美,现代汉语中指赞赏,是比赞赏更书面的一种用法,带有敬重和钦佩的味道。 白杨礼赞,其实是礼赞白杨,动宾短语中宾语前置,是在突显“白杨”这一形象。所谓“礼赞”,既是“赞”———赞美,更是“礼”———敬意,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白树的赞美与敬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贴个标签,初识白杨 1.初次见面:圈画文中对白杨树的描写语句。 如: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贴个标签,初识白杨 2.贴标识树:从圈画出的描写中,你认识到白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白杨树 高大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贴个标签,初识白杨 2.贴标识树:从圈画出的描写中,你认识到白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白杨树 挺拔 笔直 阳刚 ...... 雄壮 高大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2.活动设计二:知树论人,深读白杨 1.作者是怎么评价白杨树的呢? 请以“赞美白杨 ”,整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词。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2.活动设计二:知树论人,深读白杨 1.作者是怎么评价白杨树的呢? 请以“赞美白杨 ”,整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词。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