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78458

13.2《致大海》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课课练(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42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2,中册,解析,课课,单元,第四
  • cover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致大海》课课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小阅读-课内 1.对下列诗句或文段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本词与《沁园春·长沙》格调相同,都表现得那么昂扬向上、豪迈乐观。江天开阔,气度恢宏,毫无秋天之肃飒之气,使人读过以后,受到无限鼓舞。 B.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郭沫若《天狗》作者运用排比,喊出了吞没一切的气魄,表明“五四”新人具有无限的能量,这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推倒一切的“力”异曲同工。 C.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死水》)以上诗句集中体现了闻一多在诗歌中对色彩的重视,色彩的运用会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和直观的冲击。“红烛啊!/这样红的烛”《红烛》开篇的写法与此相类。 D.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赞叹/大海的夕阳/招惹多少诗人温柔的怀想/多少支在峭壁上唱出的歌曲/还由海风日夜/日夜地呢喃/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都被海涛秘密/秘密地埋葬/有过咒骂,有过悲伤/有过赞美,有过荣光/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舒婷《致大海》)舒婷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致云雀》也主要采用了这种写法,把云雀当作一面镜子来反思人类生活。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大海》第8至13节中,诗人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这部分融理性思考于主观情感之中,体现了普希金作为一个极富政治思想的抒情诗人的犀利和严谨,理性和睿智。 B.《致云雀》意蕴深刻,比喻新奇,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诗歌中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化身。 C.《再别康桥》一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徐志摩静默、悠然的心境。 D.《红烛》在诗的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全诗扣住“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多次发问,形成层层推进的抒情层次,酣畅淋漓地歌颂了红烛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3.阅读《致大海》诗歌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 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 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 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 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 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致大海》诗人为何厌烦“凝固的石岸”?“石岸”又有何象征意义? 评卷人得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从构成各民族文化土壤的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提升外国文学经典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认为,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应在原有基础上注重拓展和转向。 外国文学经典研究应从原有的文本研究转向文本生成渊源考证与生成要素的研究。外国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社会语境、个体经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考察这些生成渊源,厘清外国文学经典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我们深入理解经典文本的审美特性与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