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80936

11.1《过秦论》(共28张PPT)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31149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1,过秦论,28张,PPT,编版,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贾谊( 前200—前168 ),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知人论世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中《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写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然而,国内各种矛盾却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本文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 过秦:( );论:表明文体是(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过秦论》被鲁迅誉为“( )” 。( )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 );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 )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 )”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所以,本文名为“过秦”,实是“( )”。 文章解题 指出秦的过失 议论文 西汉鸿文 秦始皇 焚书坑儒 贾谊 仁政 诫汉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国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据崤(xiáo)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像席、包、囊一样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秦孝公时期,秦国始兴,秦国是攻势还是守势? 此时的秦国有哪些有利条件?施行了哪些政策? 条件:崤函雍州,君臣固守政策:内立法度,对外连衡 攻 势 秦国始兴 第一段: 秦孝公时期, 秦国势力崛起。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土地,向北占领位于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使秦国弱小的办法。不吝惜珍奇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zòng)缔交,相与为一。 爱:吝惜 以致:用来招纳 当此之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