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彩云追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幽静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特点。通过拍打节奏、演唱等实践活动,找出《彩云追月》旋律及调式特点。 3、知道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以及部分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彩云追月》旋律的探戈节奏特点及五声调式特点。 新知导入 1、什么乐器演奏? 高胡、笛子、琵琶、扬琴、木鱼、箫、钹等 2、乐曲演奏形式? 民乐合奏 民族管弦乐合奏:由吹、拉、弹、打四类乐器结合的大型合奏形式。 吹管乐器:梆笛、曲笛、笙、萧、唢呐。 拉弦乐器: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 弹拨乐器:柳琴、琵琶、阮、扬琴等。 打击乐器:各种鼓、锣、钹等。 新知讲解 民族管弦乐队位置图 新知讲解 切分音 改变乐曲中强拍上出现重音的规律,使弱拍或强拍弱部分的音,因时值延长而成为重音。这重音称为切分音。 新知讲解 节奏训练 新知讲解 《彩云追月》预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乐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进,笛子、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拔乐器的轻巧节奏,低音乐器的拔弦和吊钹的空旷音色,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新知讲解 在第一段中,由笛、箫、琵琶、二胡、中胡齐奏,弦管合鸣,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秦琴、扬琴、阮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使音乐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动声色的活力。间杂的木鱼、吊钹的敲击更衬托出夜的开阔旷远,平添神秘。 新知讲解 学唱A段主题 五声调式: 1 2 3 5 6 切分节奏: X X X 新知讲解 第二部分,没有明显的对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没有冲突,有的只是和谐、圆融。乐思正象听者此时的思绪一样,自由发展,浑然天成。 新知讲解 学唱B段主题 五声调式: 1 2 3 5 6 六声调式: 1 2 3 5 6 7 新知讲解 最富有动感的应该是第三部分,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仿佛是云月的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新知讲解 聆听C段主题 乐器间应答式的对话 新知讲解 作品曲式结构? 三部曲式结构:A+B+A+B+C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情绪 速度 描绘画面 第一段 优美抒情 稍慢 夜的开阔与神秘 第二段 优美抒情 稍慢 情感延伸,和谐、圆润 第三段 抒情 慢(动感) 云月嬉戏,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增加了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也体验到了民族的音乐艺术都有其独特而鲜明的魅力。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不断的去了解民族的音乐文化,去欣赏,去探索,去研究。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彩云追月》教学设计 课题 《彩云追月》 单元 6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任光短暂的一生作有四十余首歌曲和几首民族器乐曲,其中以《彩云追月》最为著名。这首乐曲写于1935年,是为百代唱片公司国乐队创作的。乐曲四四拍,三部曲式结构。A段曲调产生心潮澎湃、一浪高过一浪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印象;B段曲调是从A段派生出来的。是前面感情的延伸和继续发挥。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幽静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2、背唱《彩云追月》的主题旋律,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特点。通过拍打节奏、演唱等实践活动,找出《彩云追月》旋律及调式特点。在聆听、对比与实践中,了解《彩云追月》的曲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