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84429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Ι卷作文“故事是有力量的”写作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4次 大小:214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作文,故事
  • cover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Ι卷作文“故事是有力量的”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范文点评 家国情怀故事,人生奋进力量 ①夜深,人静,我喜欢在灯光下,靠着床头,读着自己喜欢的故事。从《三毛流浪记》到《鲁滨逊漂流记》,《从平凡的世界》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好故事陪伴着我,给了我力量和启发。 (引论:从读书的情景,引出故事启迪人生奋进力量的论题) ②好的故事,经久不衰;好的故事,启迪人生;好的故事,让人成熟。 ③我最爱的好故事,还是那些具有家国情怀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家国之豪情;有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之志。 ④每每读到这些家国情怀的好故事,我便心潮澎湃,彻夜不眠。仿佛回到了戊戌变法时期,与六君子畅谈国家的前途;仿佛置身于五四运动中,与爱国学子一道救亡图存。这些好故事,让我奋进,给了我学习的无穷之力。虽然个体渺小,虽然国家如今太平安康,但依旧给我了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激励,于是我暗自下决心,也要做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负时光,不负青春,不负国家之培养。 ⑤家国情怀的故事,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从屈原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到岳飞的精忠报国,再到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万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如钢铁般的爱国之情,穿透一层又一层时光的墙壁,依旧给了新时代青年激励和力量。 ⑥当下疫情和洪水无情,无数英雄奔赴前线,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挺身而出,演绎着新时代一个又一个好故事。 (本论:论证家国情怀的故事最能启迪人、激励人的中心论点。②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③阐述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使论述的重点更加突出;④写故事给自己激励,回扣材料点题;⑤写国家情怀故事源远流长,影响的范围更远更广;⑥讲现实故事,突出故事的现实意义) ⑦历史渐渐远去,大浪不断淘沙,每个时代都有讲不完的好故事,但是真正让人惊动的还是这些具有家国情怀的好故事,就算岁月再流转千年,就算社会再多灾多难,这些好故事依旧具有一种力压千钧的力量,变的是天地,不变的是家国情怀。 (结论:回扣题目,阐述家国情怀故事永不褪色,突出其对民族形象的影响) 点评: 文章紧紧围绕 “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内涵去写,切合题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先引入论题,接着论证论点,最后回扣题目与材料,条理明晰。论证过程,引入大量的名人故事与名言,使得论据充分有力。表达上,整散结合,语言生动活泼。 然而,毕竟是考场作文,还可进一步完善。一、本论部分的层次可以更具逻辑性,其中③④⑤几个段落,可以这样安排,如:③先诠释什么是家国情怀故事,④列举古代的家国情怀故事,⑤列举现代家国情怀的故事,这样既给人时间的纵深感,又给人以空间广阔感,收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效果。二、现场感不强。所谓“歌诗合为时而著,文章合为事而作”,但本文现实的事例太少,只是第⑥段一笔带过的泛泛而谈。这样的设计,不符合高考作文“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要求,对当下天天发生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不但使得文章选材不当,还严重影响文章行文,如果现实的故事多一些,主体部分也不至于文中兜来兜去就那么几个古人死人,会有很鲜活的时代楷模跃然纸上。 汲取故事精髓,迸发无穷力量 为什么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为什么好的故事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