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92477

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好的故事”导写及范文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231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年,新高考,高考,作文,好的故事,导写
  • cover
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好的故事”导写及范文 作文题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 拿到这道高考作文真题,接受了大量思辨训练的新高考一卷考生可能觉得乏善可陈,又或者觉得似曾相识(见下),进而认为这道题无法思辨,只能沿革老高考的宏大叙事套路,“讲好中国故事”。 从革命先驱李大钊到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从公而忘私的“最美奋斗者”雷锋到坚守初心的战斗英雄张富清,从最美逆行者坚定的转身到“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一个又一个“好故事”展现着时代潮流的变迁,也铭记着个人的奋斗和奉献。在“好故事”周围有聆听者,欣赏其意义与价值;有传播者,弘扬其传统与精神;有创作者,践行奋斗,书写续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会在“好故事”中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其实不然!“思辨”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挖掘题旨的有力武器。从比较常见的角度上讲,这道题依然是我们此前强调过的“自我———他人———社会”三元主题,如果对题干进行拆解,也就是“好的故事对自我、他人和社会都有力量”。这句话看似很无趣,因为它讲的无非就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空话。但是当我们在作文里说一大通“故事有哪些力量”(或者复述题干给我们的各种“力量”)的时候不妨斟酌一下里面的字句,问几个问题。比如:①什么是“好的故事”?②怎么定义一个故事的好坏?③“好的故事”有什么载体和形式?④为什么“好的故事”可以“有力量”?⑤“好的故事”真的“有力量”吗?⑥你眼中的“好故事”有哪些?……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对上述的部分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分析和解答: 不难想见,所谓“故事”本质上是无数重“人生”,这道题所昭示的仍然是“为人生”的基本母题。狭义上来讲,故事代表了过往的沉淀,是交织回荡在人们记忆深处的爱恨情仇、阴晴圆缺,小说其实就在讲故事,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它是无数种人生的集合,也代表着无数重人生的可能性;广义上讲,故事未必是“遥远的事情”,我们每分每秒都在谱写着故事,书写着人生,传递着意义,它可以是私人化的情感,也可以是社会的、民族的、人类的共同想象。 从传播主体看,故事本身需要“动人”,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这既需要形式上独特的审美气质,又需要“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内在涵养,理解一个故事,其实也是在理解每一种人生,理解故事缔造者的每一点心血,所谓“见字如晤”;从传播客体看,故事需要载体传播开来,“好的故事”并非自其诞生便受人追捧,或许冷落千年终显珍贵,或许漂泊他乡偶逢知音,读者恰是检验“故事”的必要一环,但每个人都可以对每一个故事、每一份态度、每一种人生作出自我的评定,故事的好坏既需交给岁月洗濯,也需交由每个个体独立地评定和衡量,“站成自我的风景”。 至于“有力量”,其实是故事的书写者和故事的接受者达成了某种共识,接受者在故事中得到了“共情”的力量,并赓续故事所带来的某种意义,成为了“故事的继承者”。这种意义既可以如鲁迅“剖示国民性”的民族大义,也可以如周作人在闲逸山水间经营“自己的园地”,每种意义都应被正视,而它们也正诠释了“力量”的多元和故事所给予人生的多元可能。但是,我们有时更发现,“好的故事”本身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有力量”,例如鲁迅的“国民性批判”至今仍未过时;当“好的故事”成为经典,它确可以给人带来永恒的思索,但经常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