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94913

统编版必修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课件(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583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统编,上册,第六,单元,拿来主义
  • cover
毛主席曾说:文化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今天我们依旧面临着文化冲击与抉择的难题,“如何做”早在上世纪鲁迅先生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导入 拿来 主义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代表作品主要有: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且介亭杂文》。 作者简介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 写作背景 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饰,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 写作背景 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来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且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 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整体感知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第一部分 (1--7)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为提出拿来主义做铺垫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第三部分 (10) 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第二部分 (8--9) 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回顾全文,整理思路,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文本解析 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请完成小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 ,以及送 , 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 ,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 ,二是导致 (子孙沦为乞丐)。 闭关主义 送古董和送古画新画 梅兰芳 崇洋媚外 导致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危害 表现 实质 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文本解析 本段中“大师”、“捧着”、“几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 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文本解析 怎样理解第三段中“丰富”、“大度”、“不算坏事情”的含义? 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文本解析 说说第四段中“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抛来 抛给 送来 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 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文章中说侵略者按其心意给我国送来了什么? 文本解析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法国的香粉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靡靡之音 糟粕渣滓 送来的实质: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第一部分小结 闭 关 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