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朝夕》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 朝朝夕夕,周而复始,是大自然永恒的规律。本课以 “朝夕”为情景主题,选编了歌曲《清晨》、乐曲 《晨景》和 《渔舟唱晚》以及二声部合唱歌曲 《晚风》作为教学内容,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在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和爱惜光阴的情感。 作品联系: 本单元聆听作品选编了两首中外经典作品: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曲 《晨景》,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太阳渐渐升起的壮观景象;中国传统筝曲 《渔舟唱晚》,以安宁悠远的音乐特点,让人流连在夕阳西下的诗情画意中。本课歌唱内容的选择与聆听内容类似,同样用对比的方法选编了两首意境、风格和情绪不同的歌曲,一首中国歌曲 《清晨》和一首外国二声部合唱曲 《晚风》,让学生用对比法学唱歌曲,掌握歌曲演唱中的两种不同意境表达所需的技能。不断积累二部合唱的经验。 教学价值: 本课是小学高年级的第一课,进入高年级后,教科书的内容将从人文主题逐步向音乐主题过渡。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高,在器乐作品聆听上,对学生提高了作品探究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可通过 “朝夕”情景、演奏形式、中西乐器、作品风格等对比,从单一音色的聆听向复合音色聆听发展,使高年级的学生逐步掌握聆听复合音色的能力。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增加和提高了合唱教学的要求。本册每一课安排的两首学唱歌曲,基本以齐唱与二声部合唱搭配。 二、【单元学习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能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清晨》《晚风》,感受音乐中充满喜悦和勃勃的生气,体验6/8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拍的强弱特点。 专注聆听音乐,感知作品不同,对比《晨景》《渔舟唱晚》两首中外乐曲的异同(欣赏) 课堂观察诊断式评价 1.感知正确,能分出中国乐曲与外国乐曲。2.能形成评价语言,并进行表达。 叙述性评价 参与演唱音乐演唱,有兴趣进行表演律动。(表现) 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1.用正确的情绪特点演唱音乐。2.能积极参与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示。3.能对音乐进行速度、力度的处理。 叙述性评价课堂评价 对选择声音进行不同声部节奏的模仿创作(创造) 形成性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1.声部之间相互配合,各个声部速度、力度的和谐。2.积极的参与和表现。 课堂评价 联系生活中声音,进行节奏的模仿(联系) 教师评价自我评价 1.善于发现自然界的声音。2.模仿节奏的准确与完整。 叙述性评价 三、【单元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学习、聆听四首不同的的音乐作品,学生感知音乐在描绘自然现象时的妙趣,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神奇与魅力。 艺术表现:懂得6/8拍号的意义,能听辨出乐曲 《晨景》中长笛、双簧管的音色,分辨《渔舟唱晚》的主奏乐器,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清晨》,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晚风》,并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部合唱。 创意实践: 通过聆听和演唱乐曲,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乐于和同伴合作,用多种表现手段编创以 “早晨”为主题的音乐。 文化理解: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理解主题与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古筝那宁静致远的神韵,感受乐曲中“朝夕”的变化,在音色听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四、【单元教学安排】 《朝夕》 课时一:学唱歌曲 《清晨》,做 “早晨”命题的 “编创与活动” 要点一:感受歌曲风格,学会为歌曲分段 要点二: 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要点三:独立视唱 要点四: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活动;?以 “早晨”为题,分小组用各种表现手段编创音乐 课时二:聆听乐曲 《晨景》 要点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