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7460

第2.1课 《长征胜利万岁》(分层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43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二,必修,选择性,统编,课堂,同步
  • cover
第一单元 2.1《长征胜利万岁》 1.赏析《长征胜利万岁》语段。 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我和黄开湘同志由于事先接到通知,要去参加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而这个会为了防止敌机骚扰,确定天一亮就在吴起镇附近开,于是便从驻地骑着马直奔会场。 天虽奇冷,但我和黄开湘同志不知性急还是怎么的,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一头是汗。路上碰到了我们的老首长邓小平同志,我们赶紧勒马下来,向他敬了个礼。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我们一一作了回答。 2.《长征胜利万岁》中,“小鬼”这一称呼有何作用? “听说你们团在青石嘴一仗,缴了敌人不少布?” “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我说。 小平同志说:“关心一下宣传队的同志,给剧团的小鬼每人做套衣服怎么样?” 3.“好,照指示办!”我回答得很爽快。 小平同志高兴地笑了,又说:“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 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 《长征胜利万岁》中这段描写表现了邓小平的什么形象? 4.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句式恰当,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植入了革命者的生命。 ,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 战争是炉火,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 ,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天空和大地之间,飞扬着红色的战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了浸润和充盈着情与爱的军民鱼水情,十送红军,又怎么舍得送完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对这些 的亲人们来说, 十万红军是亲人组成的队伍,革命的目的就是为_ 的穷苦人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就是胜利之后回家过日子。多么朴素平实的愿望啊,平平凡凡之中,___着参加革命的初心,诠释着中国革命的真谛。长征的伟大正在这里,长征的温柔也正在这里。“千军万马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紧紧拉住亲人手,革命胜利早还乡”,每个字每个音,都诉说着对亲人无尽的牵挂和嘱附,( ),都跳动着胜利回家的渴望。—曲曲缠缠绵绵唱不完的红歌小调,诉说着一段段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往事。是的,红军,就是一支在硝烟弥漫中带着情与爱跋涉前行的队伍,而漫漫长征路,就是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_ 的对于家园和国家的大爱之道。 红军的长征已经结束,( )。作为文学工作者,需要重拾长征精神,团结一心,目光坚定,沿着人性追求真善美的方向,向前、向前、向前,直至永远,甚至永恒。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极目远望 饥寒交迫 表征 铺砌 B.望眼欲穿 饥肠辘辘 象征 铺砌 C.望眼欲穿 饥寒交迫 表征 铺筑 D.极目远望 饥肠辘辘 象征 铺筑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相送,跟红军话别,有说不完的情深意长,热泪沾湿了衣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