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6115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918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
  • cover
《山居秋暝》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文题目是《山居秋暝》。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这首诗歌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趣”,以“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为语文要素,在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说学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诗歌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涉世未深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设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瞑、浣、孙”三个生字,理解“春芳、王孙、歇”等词的意思,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联系诗人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王维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课难点在于学生能联系诗人王维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运用诵读法、意境想象法和品读感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解读诗题,了解诗人 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并联系知识经验得出诗题中交代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季节及地点,是居住在山里的王维在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景色。关于诗人王维,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来作答,教师再做简单的资料补充。 环节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律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第一大法。诗教精神中提及诗词之所以具有感发生命的力量就源于诗词本身的节奏、平仄和声韵。此教学环节中先以自由读和指明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将古诗读通顺,再以师生齐读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到这是一首二三节奏的五言律诗,最后教师在示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音韵美,为接下来品读诗境诗情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节三:想象画面,品味诗境美 将诵读与想象融会其中品味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依托诗句想象画面,让学生先圈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并展开想象,用“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这样的句式来描绘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在想象画面后,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总结出这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美好画面,使学生在感官的触动后产生心灵的感动。 环节四:品词析句,感悟心境美 围绕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品词析句。通过结合诗题、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随意、春芳、歇、自”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这句话意思的基础上畅谈自己的感受,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环节五:走进“空山” 这一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讨论王维隐居的这座“空山”到底空不空。通过补充王维类似的作品并联系他的经历去理解他仕途坎坷,想归隐山林,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空山不仅只是一座山,更是诗人空明澄静的内心,是他的信仰与追求。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吟诵《山居秋暝》,体会诗中的自然美和情感美,感悟经典的魅力和力量。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大方简洁,重难点突出,及时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