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技术 第4课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课题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学科。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从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教材以提高全体学生信息素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数字化创新精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确立目标、分析任务。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用的小技巧,适时点拨关键操作。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养成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在数字环境中理解、获取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2、计算思维:利用抽象化、逻辑、算法和数据表示等计算概念来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使用数字工具促进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4、信息社会责任:理解并应用信息使用中的伦理和法律标准,强调尊重知识产权、隐私以及在网络社区中的适当行为。 重点 1、保护个人信息2、了解个人信息可能通过的主要途径泄露3、掌握如何举社会之力保护个人信息掌握国家反诈中心合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方法 难点 1、掌握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和相关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过商品后,再次用手机浏览信息时,就会看到推送该商品的链接;用手机号码注册过某平台之后,隔三岔五就会收到该平台推荐的产品信息;陌生人打来电话,却能准确地说出你的个人信息……万物互联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变成了“透明人”,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观看视频《保护个人信息,不做移动互联网时代“透明人”》,引出今天教学内容互联网与信息安全。 观看视频思考: 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人信息呢? 激发学生对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的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保护个人信息1、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发朋友圈等行为会在不经意间“出卖”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2、使用网络时,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点击不明来源链接,不随意扫描陌生二维码,在安装手机 App时要注意来源、仔细查看软件有关隐私的声明,适度限制软件访问权限等。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的好奇心,通过一些恶意链接盗取个人信息,如图所示。3、敏感个人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 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同时应事前进行影响评估,并向个人告知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对个人权益的影响。4、个人信息可能通过以下主要途径泄露:(1)社交网络:过多地公开个人信息。(2)电子邮件诈骗:网络钓鱼邮件。(3)数据泄露:使用的服务或网站被黑客攻击。(4)公共WiFi:不安全的网络连接环境。(5)间谍软件和恶意软件:设备被感染。(6)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无意中向第三方分享信息。(7)身份盗窃:例如邮箱被撬、垃圾箱被搜索等。(8)电话诈骗:诈骗者假冒信任机构获取信息。5、请同学们观察图1,、2、3、4所示的四幅漫画,说说每幅漫画中存在哪些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 练一练1、对个人来说,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非法泄露,应怎么做 把你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写在下面。共筑信息安全防线1、2020年4月,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