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课 题 歌唱课《军民大生产》 年 级 初一 模 块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教育部审定 《音乐》七年级上册,人民音乐-出卷网-;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教学设计 1. 整体思路及背景简介本课遵循新课标中“理解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为指导思想。号子、山歌、小调等是中国民歌的三种重要体裁,在全国各地各民族中分布广泛,是初中学生应该通过亲身感受体验和学习的基本内容。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它产生于原始性的集体劳动之中,堪称音乐艺术最古老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此机会学习体会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色彩,靠听觉体验去感受品味它独特的魅力。本课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参与-体验-模仿”为理论依据。 2. 教学内容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的歌》。本单元通过赏析与体验劳动号子,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教材分析 劳动号子的概念: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劳动号子的分类:工程号子、搬运号子、船渔号子、农事号子等。劳动号子的作用: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保障安全及消除疲劳等。劳动号子的特点:一领众和,节奏感强,即兴性,旋律高亢有号召性等。《军民大生产》为五声商调式。是根据陇东妇女们推磨时演唱的劳动歌曲《推炒面》重新填词而成。其节奏鲜明,衬词风趣、结构短小、情绪热烈,深受中学生欢迎。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3)本课重点是演唱时一领众和要配合默契,能够体会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和乐观情绪。难点:切分节奏 3. 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对民歌,尤其是劳动号子这种产生于劳动、服务于劳动的歌曲知之甚少且很难感同身受。学生可以模仿老师较准确地打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让学生随着歌词的韵律、结合劳动场景去体会、感受,从而准确表现歌曲风格。特别是可以结合中学校园生活编创歌词演唱,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 4. 学习目标设计(1)欣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军民大生产》的视频,了解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美的基本能力。(2)学唱《军民大生产》第一段,能够识读、模唱切分节奏;用聆听、对比、模仿、律动体验等方法学会并演唱,演唱时充分表现劳动的节奏及热烈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军民大生产》这首歌曲的学习实践和创编活动中。体现核心素养中自主学习,小组互助;鼓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3)学习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认识五种五声调式音阶的名称。在学习和体验劳动号子过程中,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学习体会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色彩,促进学生关注我国民间歌曲,进而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结合理工附中的“发现教育”,让学生具有艺术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5.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个教学单元内容包括演唱:《军民大生产》;欣赏:《杵歌》、《船工号子》,用二课时来完成。(1)第一课时, 欣赏《船工号子》《杵歌》,聆听《哈腰挂》《催咚催》,介绍劳动号子的不同类别,结合“实践与创造”的第二、三、四、五题,及“学习评价”第二题组织学习活动。(2)第二课时,重点学唱歌曲《军民大生产》,学习民族五声调式,结合“实践与创造”的第一题,及“学习评价”第一题组织学习活动。这样安排旨在让学生先体验劳动号子的风格与特点,知道劳动号子的体裁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