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3704

【备课精选】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导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1147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同步,教育,中国,现代,21课,导练
  • cover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A:梳理双基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1949年) (1)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2)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工农开门。 2.制定方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取得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1)表现:①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②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③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意义: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 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动乱中的教育 1.原因:“文革”十年中,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 2.表现:①学校停课,教育战线混乱;②废止高考制度,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3.影响: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导致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三、教育的复兴 1.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改革教育制度,基础、中等和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3)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4)增加教育投资,启动“希望工程”; (5)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B . 精讲例题 [例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①重视全面发展 ②重视德育 ③教育要面向世界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例2]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 A.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把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D.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例3]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因为() A.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B.借鉴国际惯例 C.改革开放的需要D.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 [例4] 进入新时期,我国教育蓬勃发展, 主要表现在:①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②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③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④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5]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所 2400万 5219所 127万 205所 11.7万 2001年 49.13万所 1.25亿 10.09万所 9115.31万 1911所 1175.05万 从所给的材料看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 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发展 C . 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 1. 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题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 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 A.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把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D.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在一个占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